杨坤起身,稍稍有些感慨,看向杨宁的目光中微微有一丝复杂。
而杨宁则是给自己这位便宜大伯投去了一道歉意的眼神,自己的,不算错的错,竟然也能怪罪到大伯的头上了,朝堂的水真深,他们就是言官吧。
不待杨宁思考,太后他们已经到了殿内,并将所有的学子都请了出去,他们则是,关上门开始研究这五十篇策论。
不过,这些里面,论述南方局势的不过两三篇,其他的都做的是法者过暴这道题。
他们力求,不犯错。
杨宁端着刚才小皇帝手里的那个盒子,倚靠在一旁的柱子上,轻松之至。
钱玄远在另一旁闭目沉思,外面的学子很肃静,生怕打扰了里面诸位大人的参阅。
现场,只有杨宁不时砸巴嘴巴发出的声音。
但是,方才,殿外的事他们都有所耳闻,还没当官,就敢硬怼言官的,这是乾元开国以来的第一人。
不过,他们,也只敢想想,不是谁都有一个当尚书的大伯。
半个时辰后,一道尖锐的声音响起:“皇上有旨,宣列位学子觐见。”
不少人神色激动,刚才的不算是正式拜见,这次应该也是其中大多数的人,唯一的一次朝见皇帝的机会了。
五十人依次进入大殿,方才的案桌已经不见了,朝臣分列两侧,中间大大的空白就是留给他们的。
“拜见陛下。”
乾元王朝没有那么多的繁琐礼节,拜倒即可。
小皇帝咳嗽了一声,而后道:“平身。”
所有人起身,但仍然低着头,努力表现出恭顺的样子,唯独杨宁不明所以,起身后抬起头还看了小皇帝一眼,结果发现皇帝对他挤眉弄眼的。
嗯?
杨宁疑惑,这时坐在旁边的太后轻轻咳嗽了一声,小皇帝连忙正襟危坐。
太后轻声道:“宣旨吧。”
老李公公噼里啪啦念了一大堆,大意就是欢迎这么多年轻才子参加殿试,为国效力。
最后,他将手中的圣旨放下,又取出一份圣旨来,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启恒三年,恩科殿试,京都才子杨宁高中榜首,状元及第,特此,昭示天下,举国同庆,钦此。”
杨宁面色肃然,当即向左迈出一步跪倒在地,道:
“学生叩谢陛下恩德。”
“平身。”
杨宁一脸懵逼的起来,圣旨不给吗?好歹做个信物,有纪念价值,这是他辉煌里程碑的开始啊。
与此同时,自保和殿始,一声大喝远远传出。
“陛下有旨,御笔钦点,新科状元,杨宁。”
“陛下有旨,御笔钦点,新科状元,杨宁。”
.......
一声接着一声,一直传到了宫门外。
此刻,皇宫外面人山人海,大家都知道,今天是殿试的日子,三年才会有一个状元。
于是早早地,大家就来到宫城外面候着,为的就是第一时间得知状元的消息。
远处,马车内,蝶舞与小兰对坐。
“小姐,你说他能成为状元吗?”
蝶舞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来,幽幽叹道:
“难说,毕竟还有钱公的孙子,满朝谁敢不给他面子。会元只是具备了成为状元的一线可能,究竟能不能成为状元,还要看内阁那三位怎么说,看钱公肯不肯放手,看太后会不会力保。”
听小姐这么一说,小兰也觉得杨公子成为状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虽然在她看来,杨公子的才华远在这些人之上。
蓦然,远处一道声音远远传了过来。
“陛下有旨,御笔钦点,新科状元,杨宁。”
这声是镇守宫墙的百余名甲士一起放声喊出,声震百里,大半个京都都能听的清楚。
宫墙下的人先是一愣,而后发出海啸一般的呼声,弹冠相庆。
“出来了,杨宁,是杨宁。”
“是会元杨宁,杨老爷连中两元。”
“杨宁,杨宁是我们太华京都人啊,是杨府的公子。”
“我就说嘛,百年文运还得看我们太华城。”
“今儿杨府这么大的喜事,上门讨点喜钱不过分吧。”
“走,走......”
说罢,一群人朝朱雀街走去,外面除了等待各家主子的仆人外,看热闹的都走了。
马车内,蝶舞放下帘子,道:“竟然是他。”
小兰道:“这下小姐高兴了吧?”
“死丫头,还敢来嘲笑我。”
两人车内一阵打闹,既然已经知道了她们想要的消息,马车渐渐朝烟月楼驶去。
人群中。福伯涕泗横流,抬头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喃喃道:
“老爷,少爷他高中了,完成了您当年没有完成的愿望,你在天上一定要好好保佑他啊,还有小姐。”
跟了杨宁他娘大半辈子,称呼也改不过来了,纵然她已经嫁人,但在他眼中,还是当初的那个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