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议事在太和殿进行,殿试在建极殿,也就是保和殿进行。
在几个太监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保和殿中,按名次坐好,杨宁排在左手边首位,第二位的就是钱玄远,第三位的是许言。
大殿里静悄悄的,不消片刻,一位身穿绯红官袍,胸前绣着一只仙鹤的老者出现,笑呵呵道:
“老朽,李幼常,现在分发试题。”
接着按号将题目发下去。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将每个人当初在贡院里写过的那道题划去,再次二选一。
为了怕有些人不知好歹,题目都是按名字排好的,避免雷同。
杨宁拿到题目,抬头看了眼上面笑眯眯的李幼常,见他也朝自己望了一眼,心中顿时一乐。
朝中有人好做官啊。
昨一天通读了杨志带给他的五本书,细查南方之势,杨宁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南方七省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无人耕种。
第二,南境防线每年的补给有七成需要从京都以及北边拨过去,包括兵源、粮食、器械、马匹。
第三,盗匪猖獗,尤其以莒南最为严重,有好事者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明着对抗朝廷。自号聚义堂,有一百零八好汉,两年来,势头越来越大。
云天候需要镇守南边的防线,无暇顾及,仅靠莒南一省的地方兵力,难以围剿,只能看着他们越做越大。
杨宁思索片刻,在纸上写道:余观南方之势,要害在兵、在民。当今之时,当推行屯田制。
......
屯田一行,兵民一体,可解粮草之困,可养荒芜之田,长久实之,民心安乐,再无流民之患.....
浅陋之见,不足取也。
一道题,给足了两个时辰。
杨宁花了一个时辰写完,却也不敢妄动,只能静静的等着考试结束。
这里只有五十人,而他又排在首位,也无法看到身后人的动作,至于身边的钱玄远,现在还在写,还没做完。
杨宁只能两眼发直,无神的望着屋顶。
早些时候,福伯在车里放了两个窝头,可惜硬邦邦的,杨宁又忙着补觉,就没来得及吃。
然后又被扔到马背上,颠簸了一会儿,直到现在,他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只能尝试分散注意力,麻痹自己的意志。
但是现场静悄悄的,让杨宁提不起一丝神来,最后啥事没有的他无聊的趴在桌子上等候考试结束。
忽然,一道人影出现在他的眼前,杨宁抬起头一看,这不是主考官吗?
李幼常环视全场,发现杨宁第一个做完的,他只能祈祷,别又是些安抚增兵之类的主张,这只会降低他在自己心中的评价。
而且,钱玄远已经做过了,你再写这些,就又和他归到同一水平上了。
低头看了眼,发现是开篇写的是屯田制,不禁有些讶异,但是现在不是读卷时间,他也不能随意翻阅。
但是见他这懒散的样子,低声喝道:“坐好,不要君前失仪。”
“饿.......”
杨宁拖出一道长音,他是真的饿,再不给他点东西吃,他就要成为第一个在保和殿饿晕的人了。
李幼常不禁哑然失笑,以往在来应试的无不是战战兢兢的,从来没有人在大殿上提出过这等要求。
他又笑骂了一句:“小东西,快下朝了,皇上和太后会过来的,坐好。”
话音刚落,外面就传出来一道尖锐的声音:
“皇上驾到。”
杨宁饿的头晕眼花,反应有些迟钝,等一个激灵清醒时,往右边看了看,往后面瞅了瞅,发现大家已经整整齐齐的跪在一起了,连忙跟上他们的步伐。
杨宁低着头,侧着脸,只看到一双蹬着玄黄色小鞋子的小脚从自己脸前经过,他不由的想起了自己那一晚上灵魂出窍时见到的小娃娃。
就在他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的时候,那小皇帝走到他面前,声音稚嫩:
“你,抬起头来,看朕。”
左右看了看,而后悄悄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正是个小娃娃,瞧着有前世三年级小朋友那种既视感。
杨宁只匆匆看了一眼,就慌忙低下头,额头触在光滑的地板上。
“抬起头来看朕。”
“草民,哦,不,臣,咳,学生不敢冒犯天颜。”
一紧张,一激动,杨宁一连换了三个称谓。
“朕命令你,抬起头来。”
杨宁这才小心翼翼的抬起头来,看到的是一张小圆脸,稍稍有些胖,身上穿着龙袍,脑袋上顶着珠冠。
一时间,杨宁有些呆,这就是小皇帝,自己只要辅佐他,让乾元王朝成为大陆上最强的国家就可以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