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嘴角一撇,难不成这次还能这么好运?
能把题透给他,自然也能透露给其他人。
他很好奇,这题目是那便宜大伯花了多少银子买回来的。
经历了上次的事,他决定这次要谨言慎行,不该说的坚决不说。
不过,他扫了眼手上的五本,得,考试资料都已经送到手中了,难道一天时间,我还琢磨不出一个厉害点的答案。
说罢,杨宁就回到房子里,安心啃书去了。
回到房中,一边看着那三百两黄金,一边看着那五本复习资料。
杨宁不禁摇头感叹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可惜,四座无人,不然又该有人惊叹他的才华了。
另一边,回到房中的杨志有些心不在焉,妻子王氏问道:
“怎么了,夫君?”
杨志随口道:“以后,记得多去杨宁那边走动走动,你是长嫂,就要有长嫂的样子。”
嗯?
王氏瞪大了眼睛,整个杨家谁不知道,家主不待见他,这种情况下,谁敢和他亲近。
“你糊涂了?”
王氏奇怪道。
杨志嘴唇蠕动,想要说什么,但是看了眼她身边的小桃道:
“你先下去吧,我与夫人有话要说。”
小桃离开后,杨志叹道:“今时不同往日了,也不知道他在春试上写了什么,回来父亲就将我叫去了,与我了解了一番他的情况,还带了些书给他。”
“啊?”
王氏有些惊讶,这公公是转性了吗?怎么会突然关心起杨宁来了。
“有些事,爹虽然没有明说,我也能推测出一二。”
“杨宁在这次考试中发挥不错,应该在前十,这样他在殿试中就比较有利。”
殿试当场读卷,顺序就是从第一名到第五十名。
金玉在前,当然是越在前面越有利。
“这小子今非昔比啊。”
杨志一脸感慨道。
但是他也没敢往前三,甚至是会元那里去想,毕竟,这次有钱玄远,有许言这些人在,再者,还有那些考了三次的老人们,杨宁的压力比他考的那会大得多。
不是谁都有一个当首辅的爷爷,当阁臣的老师。
王氏也不是蠢材,想了想道:“这样吧,等明天揭榜,要是他名次尚好,我就带些礼物替你去慰问一番。”
杨志点头道:“这样也好,稳妥。”
第二天一大早,礼部外面就站满了人,个个翘首以盼,虽然距离揭榜还有半个时辰,但是眼下,这里已经是人声鼎沸。
福伯一大早就来了,少爷昨夜用功过度,还没有起床,只能他这幅老胳膊老腿动动了。
“听说了吗?这次内阁首辅家的钱玄远也参加了。”
“对,还有孙阁老的学生许言,也准备入仕了,想来这次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
想到这两人的家世背景,福伯有些心凉。
科举取仕,考的是文采,凭的可不仅仅是才华。
这时他不禁想,要是镇国将军府还在,说出去,一个能顶他们俩。
“来了....来了。”
福伯的眼睛也朝礼部大门望去,只见两个身披盔甲的军士手持一卷黄色布帛过来,众人纷纷让开路,请他们到墙边去。
不少学子目露激动之色,非常渴望在上面能看到自己的名字。
随着皇榜渐渐打开,一声声尖叫在人群中远远传开。
那是眼尖的人瞅见了自己的名字,激动的尖叫起来。
“第十名,徐连柯”
“中了,中了,我高中了。”
一个穿着灰白青衫,两鬓斑白,约莫有四十岁的男子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朝远处狂奔而去,见人就握住他的手道:
“我高中了,我高中了。”
“切,不就是第十。”
说这话的人一脸不屑,但语气的酸味谁都能听出来。
“第九名,曲源。”
“第八名,沈万钧。”
“第七名,王别。”
“第六名,欧经致。”
前面的已经念完了大半,却还不见杨宁的名字,福伯不识字,急忙抓住身边一个学子模样打扮的男子,道:
“这位公子,快帮我看看,我家少爷在不在上面。”
那男子见福伯穿着寒酸,还扯着自己的衣袖,顿时不满道:
“你家公子,哪位啊,瞧你这模样,公子也好不到哪去,别又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身旁几人闻言笑了笑,略微有些讥讽。
几次京试他们都参加了,也得出了一个规律,不敢明说的规律,或者是潜台词吧。
前五名,从来都是达官显贵,绝无例外。
看着福伯这样子,跟的也不像是个有钱的主,怎么可能榜上有名。
福伯一辈子什么没见过,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他老脸一红,有些讷讷道:“你们帮忙找找吧,杨宁,我家少爷是杨宁,他肯定在上面的。”
声音很轻,但是刚才被他抓住袖子的青年震惊道:“谁,杨宁?”
这时,恰逢宣榜之人高声大喝道:“头甲,第一名,会元,杨宁杨敬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