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庭数次攻打义军无果,朝廷改变方针,派户部尚书张昶来应天府招抚朱元璋,
朱元璋爱才,把张昶放在金陵“养着”。
今天正好休假,朱标和刘琏在礼贤馆里闲逛。
突然,朱标注意到有个院子有士兵把守。
按理说,朱元璋礼遇文人,不会随便监视谁。
“你别过去,我爹说里面住的是元庭派来的招抚官员。听说挺厉害的,但是他坚决不接受上位的招抚,就一直被关着。”
听了刘琏的话后,朱标转身进了刘伯温的小院。
向刘伯温打听哪位招抚官员的情况。
原来张昶乃元朝户部尚书,他非常有干才,智识明敏,熟谙前朝典故。
凡国家建置制度,多出其手,裁决如流,事无停滞。
是比李善长厉害很多的文官,但即使朱元璋使出浑身解数,他依然不为所动。
“上位,大公子求见”
“让他进来”
朱标走进书房,此刻朱元璋正端座在书桌面前,邹着眉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标儿拜见爹”
“标儿找咱有事?”
朱元璋此刻正焦头烂额,张昶这个书呆子,好言无用,威胁也无用。
真是迂腐至级,元庭已然大势已去,他就是不效忠咱。
再如此下去,咱都想动手给斩了。
“标儿想见见张昶”
“告诉咱,为什么想见他?”
虽是自己的儿子,咱也不能让他随心所欲,给咱添麻烦。
“爹,如今咱们在义军中也算有一席之地。不能只想着打仗,毕竟我们不可能永远打仗的。
地盘越多,就要想着如何守住,如何管理。”
“张昶乃户部尚书,主要掌管财政事务,有丰富的理财经验,有了他,就像有了钱袋子,必须想办法拿下他”
好小子,跟咱想一块儿去了,咱都没有办法,你一个小崽子还能翻天不成。
想到之前他一人就镇住了闹事的义军,他又十分好奇他会如何。
算了,让他去试试也不错,正好历练一下。
“那你准备如何做呢?”
“我想先见见他,打探一番再看。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朱元璋吩咐二虎,以后朱标要去见张昶,不用拦着。
“我是刘伯温的徒弟,老爷爷,你是谁啊?”
“老夫叫张昶,你怎么能进来”
“不知道,侍卫并没有拦我,我就进来看看。爷爷,我师父说你很厉害,但是又很笨,是真的吗?”
“岂有此理,这刘伯温只知道胡说八道”
“爷爷,听说你还想为元庭效力,确实不太聪明”
“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好比水,那朝廷就是大船。如今元朝暴政,老百姓苦不堪言。没有民心,大船如何继续航行,您却还想做船夫。您说是不是不聪明啊。”
“如今全国到处都是义军,这些义军也是老百姓啊,如果有太平日子,谁还愿意四处征战,随时都可能阵亡。”
听了朱标的话,张昶默不作声,不知如何反驳。
如今的皇帝昏庸无道,胡乱收税,搜刮民脂民膏,用以享乐。
但他一直享受元庭俸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自己如何能侍二主。
“孩子,你还小,不懂什么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哎,这些迂腐的文人啊,让我骂醒他。
“张先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不错,但你知道这‘禄’从哪儿来吗?从老百姓的血汗里来,所有的大臣,包括君主都享受的是百姓的供养。就算要‘忠’也是忠于百姓。”
说到此,朱标的声音明显提高。
“如今,你们这些文人眼里只有高高在上‘君’,眼里没有百姓,不管他们的死活。还当得起他们的血汗钱吗?”
张昶睁大双目,无比震惊的看着这个几岁的小孩。
对啊,自己当初入仕的初衷,就是为国为民,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为朝廷为皇帝了。
如今的局面自己就没有错吗?为了保住官位,言不由衷,不敢进言。
“朱元璋来自百姓,知道百姓的艰难,所以他来到金陵后,颁发律令,明令禁止搜刮百姓,违令者重罚。金陵各州县……”
朱标看张昶开始动摇,语气缓和道。
“爷爷,您应该了解我师父,刘伯温曾经也是元庭之臣,他何其忠义,结果被朝廷抛弃,差点人头不保。您应该多看看这世道,想想如何做才是利国利民。”
说完,朱标也不管张昶,径直离开院子。
让他自个想吧,要是还如此,就不怪我了。
要是再犟,迟早被我爹砍了。
PS:新书,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