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在凤阳府,安排快马给朱允熥递送急报。
另一边,翰林侍读黄子澄派到凤阳的人,用金钱收买了凤阳府书吏,窃得秋税案的第一手资料。
在张居正写急报的时候,黄子澄的人就已经动身,飞马赶回京师。
……
皇城,东宫。
黄子澄拿着一卷文书,急匆匆入宫,觐见皇孙朱允炆。
“殿下,凤阳消息已到。”
朱允炆闻言大喜,赶紧上前接过文书翻看。
“殿下,这凤阳知府赵士诚、县令黎元等人,实在是胆大妄为。”
黄子澄在一边说道:“陛下已经下旨,免去凤阳府秋税,他们竟敢私自征税,饱己私囊,这是杀头的大罪啊!”
“更严重的是,凤阳府五州十三县官员,几乎都与勋贵士绅勾结,非法兼并百姓土地,这让陛下知道了……”
朱允炆翻看文书,也是越看越心惊。
凤阳府的事不小!
“来人,速请刘三吾、齐泰入宫!”
朱允炆感觉自己搞不定这事,立刻让人去请刘三吾等翰林官员入宫献策。
半个时辰后,翰林学士刘三吾、翰林编撰齐泰联袂而至。
刘三吾看了文书之后,没有先发表意见,而是问道:“殿下,你觉得该如何处置赵士诚等人?”
“凤阳勋贵如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等人,是跟着陛下打天下的功臣。他们侵占了凤阳府九成的民田,殿下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一连两问。
朱允炆精神顿时一振。
他知道,眼前这位大儒,翰林之首,是在考校他。
“先生,允炆以为,”朱允炆只略一思索,便答道,“对于赵士诚、黎元等贪官,应依大明律,严惩不贷!凤阳官员,担任主要职事者,全部撤换。”
“至于吉安侯、平凉侯等开国勋臣大肆侵占民田,他们位高权重,贸然处置恐生动荡;但若是不处置他们,百姓的怨气又难以消解……”
“侵占民田的问题,也无法解决。”
朱允炆眉头皱起:“学生实在想不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黄子澄在一边附和道:“凤阳勋贵们当年和陛下一起打天下,功劳很大,大明立国后,陛下给他们封公封侯,皆是位尊权贵之辈。”
“处置他们,确实得慎重!”
刘三吾看着而今才十六岁的朱允炆,欣慰地点头道:“殿下能想到这些,已经很可贵了。”
“赵士诚等贪官的处置,就按殿下的想法来。”
“至于吉安侯、平凉侯等勋贵在凤阳老家侵占百姓田地……”
刘三吾微微沉思,道:“正如殿下所虑,处置过分严厉,则勋贵们一定会闹起来,武将也会寒心;但若处置太轻,百姓那边也无法交代。”
“老朽的建议是,责令凤阳买入百姓田地的勋贵,一律以买入价将田产退还给百姓!”
“如果百姓无钱赎回田地,则勋贵继续持有这份田产,同时按照正常市价,补钱给百姓。而这些没有田地的百姓,由官府鼓励和协助他们去开垦荒地。”
“殿下以为如何?”
朱允炆听了刘三吾这一席话,茅塞顿开,拊掌赞道:“先生之策,甚妙!”
齐泰和黄子澄也同声称赞:“刘老的处置,妥当周全,既告诫了凤阳的不法勋贵;又为百姓谋取安身之本,实在是有圣人之心啊!”
刘三吾笑道:“殿下和两位同仁,过誉了。”
朱允炆随即道:“既然黄侍读和齐编撰也赞同刘先生的办法,那允炆就这样上呈皇爷爷了。”
现在,他要和三弟朱允熥抢时间。
谁先把凤阳秋税案解决,谁能把问题解决的更妥当,那么谁就能得到皇爷爷的认可。
“太孙之位,终究是我的!”
朱允炆暗暗想着。
当即,他在刘三吾三人的指正下拟好奏章,然后匆匆赶往华盖殿。
……
此时,华盖殿内。
眼瞅着日近中午,朱允熥合上批阅好的奏折,起身活动了一下肢体。
抬脚就往侧殿走去。
要陪老朱吃午饭了。
要说朱元璋也是个劳碌命,好不容易由泥腿子晋级成了皇帝,也不知道享受,天天勤政不怠。
在洪武十三年的时候,还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
把所有的大权,连同所有的政事,都揽到自己手上。
这可就坑苦了朱允熥。
每天有批不完的奏折。
“是不是该把‘殿阁大学士’搞出来,建一个内阁雏形,替我看奏章?”
朱允熥一边往侧殿走,一边思索。
最后还是决定,先稳一波,慢慢来。
等解决了大明财政三弊,让老朱心服口服后,再考虑推行内阁制。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
“殿下!”
这时候,身后一名锦衣卫急匆匆赶上来。
“凤阳急报。”
来人将一封厚厚的用牛皮袋包住的文书,交到朱允熥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