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
管亥说得没有毛病。
起义早就呈现出颓败之势。
或者说,这场起义就是一场镜花水月。
迟早要破灭!
张角已经料到了自己的生死。
可当管亥当面说出时,张角又有些许接受不了。
矛盾至极!
“天公将军当初起义,除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之外。”
“更多的想想带领底层民众,谋求一条出路吧?”
“如今,我主能够给他们安排后路。”
“也算是圆了天公将军的梦想。”
管亥说道。
“至于接下来天公将军怎么选择。”
“管亥在此,恭候佳音!”
说了这么多。
管亥已经把所有话都带到。
就等张角做出最后的抉择了。
良久过去。
张角始终一言不发。
管亥又补了一句。
“张燕的那支黑山军,也是我们的人!”
这话如同晴天霹雳,直接打在了张角的身上。
猝不及防。
张角闻言震惊不止,难以置信。
他本来就想到黑山和张燕汇合,共谋大事。
现在冷不丁听到管亥说,连张燕都是真定令刘宇的人。
那就算赶到了黑山,又有什么意义呢?
今日的场景,还是会再次重演。
只不过负责劝说的人,从管亥变成了张燕。
“那刘宇,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啊?”
张角摇头长叹。
这时候。
张宝、张梁也回来了。
两人进入帐内,向张角小声说了几句。
张角只是不断地叹息。
“回天乏力,回天乏力啊!”
“管亥,你且到外面,等我消息!”
此时已经无限接近于天亮。
东方天空上,也将要亮起鱼肚白。
管亥在帐外数十步处,站立等候。
周围的黄巾军众人,对着管亥,虎视眈眈。
“天要亮了。”
管亥喃喃说道。
留给张角思考的时间不多了。
一旦天亮黎明,皇甫嵩必然选择攻山。
在默默等待中。
朝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万丈阳光笼罩大地。
驱散了最后一丝黑暗。
天色大亮!
清晨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一片。
张角从帐内走出,一脸憔悴。
比起昨晚,张角此刻更加颓废。
“这是大贤良师权杖!”
张角高举权杖。
“等下我们三兄弟会带领兵马,去抵抗皇甫嵩的进攻。”
“你持此权杖,带领剩下的兄弟。”
“从山峦北部撤离,汇合你们真定县的兵马。”
说完这话,张角如释重负。
卸下了重担的同时,也仿佛浑身精气被抽空。
他的黄粱一梦,是时候结束了。
“皇甫嵩所带官军,对我黄巾一脉信徒,斩尽杀绝。”
“我是不会向他投降的。”
“唯有将众信徒交由你手上,带到真定县去。”
“才有一丝生机!”
张角在赌。
赌真定令刘宇敢在皇甫嵩面前拍板留人!
把剩余数万人的性命,都交给了刘宇。
他们能不能活,就看造化了。
总比当场死在皇甫嵩的镇杀下要好!
管亥郑重地接过了张角的权杖,握在手中。
“到了真定县后,这枚权杖,可就沦为凡物了。”
他提醒张角一声。
主公刘宇不会允许黄巾军继续存在于真定城中。
张角苦涩道:“它本就是一介凡物。”
“风随风,雨随雨,一切都该尘埃落定了。”
像是告别一样,张角默默看了一眼身后众人。
“你们都跟他走吧!”
这话一出。
众皆大惊。
“天公将军。”
“大贤良师!”
“我等愿随大贤良师,捐躯赴难,共创大同!”
众人纷纷表态。
张角却是摇头,说道:“大同的雏形已经出现了。”
“你们到真定县去,追梦活命吧!”
他摆摆手,随后坚决转身。
带上张宝、张梁等一千八百人,沿着山峦道路冲下山腰布防去了。
管亥见状,不再多说什么。
“想要活命的,跟着我往北峰山脚走,那里有接应的真定兵马。”
“想追随大贤良师而去的,现在便动身吧!”
说完之后。
管亥亲自在前面带路,沿着山道,翻山越岭而去。
人群中。
有九成的人,选择了跟着管亥走。
剩下的一成,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头。
老头们在看着年轻人、妇孺追随管亥而去之后。
都坚定了眼神。
选择了发挥最后一把余热,他们头也不回地冲向了张角方向。
为撤离的兄弟姐妹,争取最后的时间。
在管亥带队离开山峦后不到半炷香时间。
南峰山脚下的皇甫嵩所部大汉兵马,就发起了攻山行动。
北峰脚下。
张郃、管承各带一支兵马,远远就看到了下山的管亥竖起的旗帜。
事成竖起红旗,事败竖起黄旗。
如今他们看到了一面面红旗。
“大事成矣,速速接应他们。”
“赶紧回去通知主公,再派人员过来接应。”
张郃、管承两人做出了安排,吸收这一轮的人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