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你怎么又坐咱龙椅?
朱元璋拉住他不放:
“你此话怎讲?怎么是能帮上大明的东西,不是他自己用的?”
老人把他手扒拉下去:
“俺就一个老农民,你问俺,俺哪知道!”
“五殿下一心想着大明,也就是你这样的人,才以为谁都和你一样,光想着自己!”
朱元璋赶紧松开手跟他道歉。
“对不住对不住,我就是一时激动,怕五殿下想不开,做了什么对不咱当今天子的事情。”
那老农不爱理他:
“你做对不起皇爷的事情,俺们五殿下都不会做,五殿下跟太子一样是个好人,他可心疼俺们呢。”
说完就挤到另一边去了。
不想跟这个老是黑他们五殿下的人说话。
这时,一个卖烧饼的老婆婆拉了拉朱元璋的衣袖。
她刚才在旁边听了他们所有对话。
“老杨头脾气爆,你别跟他一般见识。”
顿了顿,她又道:
“你也别责怪他,你不是住在这一片的吧?”
朱元璋摇了摇头:
“不是,我住的离着国子监那边比较近,今天是第一回过来。”
老婆婆了然地点点头:
“那你不知情就对了。”
朱元璋疑惑:
“这话从何说起?”
老婆婆拿出剩下的几个烧饼,分给他们几个:
“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饿了吧?先吃点。”
“五殿下可是咱们这片农民的大恩人。”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
互相读出了彼此眼中的震惊之色。
“大恩人?老婆婆,你能不能详细讲讲?”
老婆婆这会儿烧饼卖的差不多了。
挺愿意跟人说两句。
她笑呵呵道:
“这座工坊是去年入冬前建好的,里面特别宽敞,凡是住在附近,户籍上是农民或者工匠的,都可以去工坊里面领点活计。”
“咱们农民过冬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事情做,土地扔在那里,好几个月种不了。”
“而且冬天家里冷得要死,大伙手里面也没多少钱,炭火都得节约着烧。”
“但是五殿下这间工坊就盖得严严实实的,一点风都不漏。”
“里面还烧的暖暖和和,来这里做工,省了不少炭火不说,还能拿点工钱。”
“晚上是最难捱的,可是五殿下一点都不心疼那些炭火,把里面烧的比白天还暖和呢。”
“咱们这边一般到了晚上,就让女人和老人们进去做夜工,抗冻的男人们白天再进去换班。”
老太太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今年冬天是咱们过得最舒心的一个冬天,既不用给冻死,也不用饿肚子。”
“你说,咱皇爷该罚咱们五殿下吗?”
朱元璋心底一片震惊。
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结果。
老百姓的嘴是不会骗人的。
他们朴实勤劳。
谁对他们好,他们都会记在心里。
并且想方设法地回报你。
朱标心中也是十分震撼。
他自问读了那么多圣贤之书。
也随朱元璋看过那么多地方孤苦无依的生民。
却从未想过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他们。
哪怕,帮助一个人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呢?
以前他总是励志,要接过父皇的担子。
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富有。
让每个人都过得更加幸福。
可事实是,就连朱元璋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农民种不好粮食,户部就收不上来税。
户部收不上来税,就没有办法赈济灾民。
如此循环往复,艰难地几乎看不到终点。
赈济粮总是不够。
百姓没有生计,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暴动。
这时朝廷还要派兵镇压。
朱标脑子里忽然模模糊糊地跳出一个词。
一个自己昨夜在五弟手记上看到的词。
以工代赈。
一时间,他豁然开朗。
百姓没有事做,就给他们找点事做。
五弟是不是这个意思?
朱标激动,这个法子好啊,两全其美!
不过,等等!
朱标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他五弟的钱到底从哪来的?
......
父子俩沉默了许久。
朱元璋忽然开口道,听不出他话中的情绪:
“五殿下对咱们老百姓是仁义,可是,他也不能私自造这种军需用品呀,咱大明有条文规定。”
“私自造甲胄可是要杀头的!皇子也不能例外,皇爷说不定一生气,就把他给杀了。”
老婆婆吓了一跳,左右看看。
拉着朱元璋就往人群外面走。
好像生怕他们的话被别人听了去,报告官兵。
朱元璋身后那个护卫立刻紧张起来。
朱标把他的手按住,摇了摇头。
朱元璋倒是不怕。
正好听听这些老百姓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那老婆婆走到安静的地方,这才说:
“这种话可不敢乱说,万一给五殿下招来麻烦怎么办?”
朱元璋表情冷了下来:
“这么说,这里的人都知道五皇子造的是违禁品,是想帮着五皇子一起蒙蔽当今的圣上喽?”
老婆婆连忙示意让他小点声:
“你这个人怎么不听别人说话啊?五殿下根本不是那种人!”
“再说了,咱们皇爷哪有那么糊涂?你以为想蒙蔽就能蒙蔽了?说不定他现在就在听着咱们说话呢。”
看着老婆婆一脸神秘谨慎的样子。
朱元璋心道:这话没错,咱不但听了还参与了。
老婆婆看他没说话,这才继续往下说:
“你别欺负老婆子不懂事,那里面造的又不是拿来杀人的刀剑。”
“你不知道,咱们缝的那些东西,那是为了给咱们大明军士穿的。”
“五殿下说过,只有咱们大明的好儿郎们穿好了,穿暖了,他们在前线替咱们杀敌人的时候才能拿得稳刀。”
“而且这种棉衣里面还有铁片呢,五殿下说了,他不想看到咱们大明的军士一身伤残地回乡,让咱们大伙都用心缝,被检查到有不合格的,都会被拆开重做。”
老婆婆说着红了眼眶。
“我儿子就是当兵的,我愿意看他穿上这些咱们老百姓亲手缝的战甲,手脚健全地回来。”
“咱们跟着五殿下,缝的特别用心,咱们的孩儿们也一定能把那些恶毒额元人彻底赶到草原那边去。”
“你说对吧?”
老婆婆一番话说得又心疼又自豪。
朱元璋也不禁被她的情绪感染。
眼圈有点红。
他的心中感慨万千。
既感动于老五那番脚踏实地的爱民之心。
又因百姓传递给他的必胜信念备受鼓舞。
他擦了擦眼角。
转过身去。
“标儿,跟咱回宫吧。”
走出几步后,又想起什么来一般,把令牌扔给刘福。
“拿着咱的牌子,进去跟兵马指挥司的指挥使说,东西原封不动地看好,不得有误。”
“百姓们就都放了吧。咱相信老五的严谨,不会往里面混奸细的。”
刘福恭敬应道:
“是,陛下,奴婢遵旨。”
......
朱元璋一路沉默着。
直到回到乾清宫里。
都还没有从刚才的情绪中缓过劲儿来。
他现在心中很复杂。
虽然明明已经看到了周遭的百姓们是如何拥护爱戴他们的“五殿下”。
内心深处却隐隐有点害怕。
害怕这一切都是假的。
万一老五不但欺骗了他,也把那些百姓给收买了呢?
他的老五,这么有能耐,真的是跟他一条心吗?
结果,他刚刚走进里间。
准备坐在龙椅上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时。
突然发现那里已经坐了一个人。
马皇后黑着一张脸,气哼哼地坐在他的龙椅上。
朱元璋懵了,又好气又好笑:
“妹子,你怎么又坐龙椅上了?那是咱的位置,你不能坐,快给咱下来。”
马皇后听见他的声音,压抑了半天的脾气一下爆发出来:
“朱重八,你还知道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