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相比起康有为,就算是梁启超张煌对他的兴趣都大的多,至少在他看来梁启超不但年富力强,并且也更加有良心!
没错,就是良心,在张煌看来人可以厚黑,可以自私,可是缺乏责任感和奋斗精神,甚至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却绝对不可以没有良心。
而梁启超在张煌看来,至少就是一个有良心的人!
不过梁启超还是后一步的事情,张煌真正最感兴趣的还是——谭嗣同!!
————————————————————————
谭嗣同,汉族,湖南浏阳人,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要说到对戊戌变法中的所有相关人物,张煌最有好感的就是这位谭大公子!
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曾任清政府户部郎中、甘肃道台、湖北巡抚等职,其人从小师从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夫之的思想发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读书务求广博,好讲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得很有才华。他对传统的时文八股非常反感,仰慕那些锄强济弱的草莽英雄,曾和当时北京的一个“义侠”大刀王五结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挚友。
1877年,谭嗣同又师涂启先,系统学习中国的典籍,开始接触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此后又到兰州,在他父亲的道署中读书,后来出走游历直隶、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等省,观察风土,结交名士,同时搜罗和阅读当时介绍西方科学、史地、政治的书籍,丰富自己。
戊戌变法期间,有人向光绪帝推荐谭嗣同,斯时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斗争已是剑拔弩张。慈禧太后等人早有密谋,要在10月底光绪帝去天津阅兵时发动兵变,废黜光绪帝,一举扑灭新政,嗣同于是夜访袁世凯,要袁带兵入京,除掉顽固派。袁世凯假惺惺地表示先回天津除掉荣禄,然后率兵入京。袁世凯于20日晚赶回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密报西太后。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他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但因为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
面对这种情况,谭嗣同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谭嗣同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超,要他东渡日本避难,并慷慨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临行前谭嗣同神色不变还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如此慷慨悲歌的壮烈之士,吐万丈光芒,一瞥而逝,而扫荡廓清之力莫与京焉,故比彗星,斯时斯人,和其壮哉!!
对于在戊戌变法中的众人,张煌最看重的就是谭嗣同,这样的性格,这样的勇气,还有这样的……良心,代表着整个民族的良心。
虽然他还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虽然在政治方面比较幼稚,并且对识人方面也似乎存在着毛病,而且他的实际能力也并没有得到过真正的验证,可是张煌还是对他很感兴趣,因为他所有的这些缺陷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来慢慢获得的,但是他的为人和性格,却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知识的东西可以学习,性格的力量却是无法改变的,更何况以谭嗣同的能力而言,充当一个县令或者堂官,至少绰绰有余吧。
————————————————————————
PS:这里要说一句,关于“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谭嗣同的绝命诗,还有一种说法是原始本来应该是:
【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后来此诗被梁启超看到后,知道这个是谭嗣同在讽刺自己,所以梁启超将其篡改……但是这种说法笨笨觉得并不符合谭嗣同一贯的性格,另外单纯从诗的水准上说,前者也远要强于后者,无论是意境还是词句,故而觉得还是应该前者为谭嗣同所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