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登基大典。
对于一众汉室朝臣来说,实际上就是权力的重新划分。
事实上,没人会把刘辩这个小皇帝太当回事儿。
待刘辩走完继位大典的流程后。
众人纷纷向将目光向苏羽投去。
没办法。
无论是资历还是地位,又或者是实力,一切规矩,只能由苏羽来制定。
一众汉室朝臣之中。
为首几人。
诸如杨彪、马日禅、吴子兰等人。
此刻都在摩拳擦掌,希望能得到辅政大臣的名额。
苏羽之前已经承诺过了。
为了分担朝政事务,愿意再推选出几名新的辅政大臣。
虽说,这不是三公之职。
但在现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所掌握的权力,要远比三公之职大的多。
众人都明白。
苏羽作为军权的掌管者,注定在政务问题上,不会太过亲力而为。
因此,推选出来的辅政大臣。
才是汉室朝廷常规事务的真正处置者!
而苏羽,只需要在大事上决定便好。
在众人那充满炽热的目光下,苏羽大步走上前。
旋即,开口说道:
“诸位,由于十常侍和袁家祸乱洛阳,导致大将军无辜枉死。”
“好在,动乱现已平息。”
“陛下也已登临九五之位。”
“但无论如何,朝政事务不能懈怠。”
“陛下也急需要挑选出有能力的辅政大臣,来为他分忧。”
“想必在场的诸位,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室忠臣。”
“按照陛下的意思,应当再选出两名辅政大臣,交由这两名辅政大臣来统领朝政事务。”
“诸位,你们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举荐别人。”
“最终结果,交由陛下定夺。”
说罢,苏羽便径直走了下来。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集在刘辩身上。
此时的刘辩。
正坐在龙椅上。
肆无忌惮地啃着手指。
已经十多岁的年纪的他。
看起来无忧无虑。
开开心心地犹如一个欢乐的小二逼。
汉室朝臣之中。
有少数三朝老臣见到这番景象,无不掩面而涕。
皇位传到这样的皇帝手中。
简直就是在慢性自杀!
继刘辩之后。
汉室天下会不会再继续传承下去,都已经成了个未知数。
当然。
朝堂之上拥有三朝资历的老臣。
只是极少极少的一小部分。
剩下的大部分朝臣。
都是些披着狼皮的权臣野心家。
又或者,是为了家族荣耀,想要身居高位,留名青史。
当苏羽提出辅政大臣的位置,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举荐别人的时候。
这些汉室朝臣,内心深处某个叫作野望的东西,瞬间被点燃!
下一刻。
只见数名朝臣,一股脑地站了出来,七嘴八舌地举荐着。
不过很值得玩味的是。
他们这些人,只有极少数是在举荐自己。
剩下大部分,都是在举荐杨彪、马日禅、吴子兰、王允等人。
毫无疑问。
现在第一时间站出来的。
除了极个别情商不太行的傻冒。
剩下大多数人。
都是那些被提名者身后的忠实马仔。
相反。
杨彪、马日禅、吴子兰这些被提名者。
此刻反倒露出一副悠闲淡定,怡然自得的模样。
仿佛,大殿之中纷争,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见到这一幕,苏羽脸上浮现出一抹冷笑。
果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袁家还在的时候,这些人之中,除了极少部分清流。
剩下大多,都是以袁家马首是瞻。
现在好了。
袁家一倒,各路牛鬼蛇神全都跳了出来。
但很可惜。
对于辅政大臣,苏羽早就有了一番自己的安排。
辅政大臣,辅政大臣,这四个字蕴含的意义非常清晰。
既然要辅政,那就只能掌管政务,无权触及兵权。
辅政大臣这个虚职,苏羽只设立两个名额。
一个准备交给傀儡王允,另一个打算交给皇甫嵩。
正如朱儁所料想的那样,苏羽会让皇甫嵩担任辅政大臣。
毕竟。
皇甫嵩作为大汉最后的名将。
同时又是黄巾的覆灭者,身上还具有许多价值。
尤其是在凉州和关中那一代。
皇甫嵩在那里威望极高。
让皇甫嵩担任辅政大臣。
可以避免让他触碰到兵权。
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利用皇甫嵩的威望,进一步安抚关中和凉州地区。
是的,苏羽打算对凉州和关中动手。
董卓和他麾下的西凉军,此时早已不在凉州,而是屯驻在河东。
换言之。
凉州其实已经成了一块无主之地。
马腾、韩遂这些小军阀。
此时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苏羽自然不可能只困守在洛阳,这么点犄角旮旯的地方。
他的目标,是将整个西部收入囊中!
之后,以洛阳和虎牢关为屏障,决战关东诸侯,将其一举击溃!
再以疾风怒涛之势,席卷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