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话音落下后,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他身上。
“说说看,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开口问道。
同样,不远处的朱标,胡惟庸,还有徐达等人,眼中充满着好奇。
要知道,这可是天灾,如何能解决?
最多,不过是朝廷派兵支援,另外就是从国库中拿出赈灾钱粮。
见大家的目光都看过来,朱棣也不再隐藏了。
“父皇请看。”
说着,朱棣从怀中拿出了三样东西。
正是土豆,番薯,还有水稻。
“这……”
众人的目光,瞬间就集中在朱棣的手中。
但是当看清手中的东西时,不由傻眼了。
那个水稻,他们自然是见过的,但是另外这两样东西,是什么东西?
“老四,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看着朱棣手中的三样东西,问道。
“那个水稻,河南等地也有种植,但是最近黄河决堤,大部分都已经被水淹了。”
“许多百姓,已经是颗粒无收。”
水稻,大家自然都认识。
但是有什么用?现在黄河决堤,河南那边肥沃的土地,全部被淹了。
现在,只能从国库这边拨了。
“父皇。”
朱棣认真地说道。
“我这个水稻,并不是普通的水稻,而是杂交水稻。”
“而且,我这个水稻,一年能种两季。”
听到朱棣的话后,朱元璋,徐达,刘伯温等人眼中充满着不可思议。
“一年两季?”
朱元璋不可思议地问道。
“对。”朱棣点点头。
“而且,一季亩产超五百斤。”
听到这里,朱元璋,徐达他们,根本不敢相信。
一年两季,一季亩产五百斤!
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
朱元璋从小也是种田出身的,对于水稻的亩产,他自然是最清楚了。
哪怕是最好的田,不过亩产三百多斤而已。
要是一般的,也就两百斤左右。
这还是一年一季。
但是朱棣说,他手中的这水稻,一年两季,而且每季亩产五百斤。
那么一年,一亩地就能出超一千斤!
这,可足足多了五倍左右。
怎么可能?
朱元璋,朱标,徐达,刘伯温的眼中,充满着不可思议。
“大家可以看看这水稻的种子。”
朱棣知道,如果没有绝对的说服力,大家肯定不会相信的。
所以,索性就让他们先看看这水稻。
朱元璋接过水稻,仔细地看着。
“来人,取一些稻谷来。”
紧接着,朱元璋命令太监,取一些原本的库存的稻谷。
很快,太监便取来稻谷。
朱元璋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原来的稻谷,干瘪,颗粒大小不均匀。
而朱棣带来的这些稻谷,颗粒饱满,大小统一,看起来非常的漂亮。
“老四,你从哪里弄来的?”
朱元璋不可思议地问道。
“我一个朋友,从南洋带回来的。”
朱棣开口说道。
把来源退到南洋那边,自然是最好了。
“难怪,不错,不错。”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
“有多少稻谷?”
“一万斤。”
朱棣说道。
“好,做种子足够了,马上安排下去试验。”
听到这样的稻谷,居然有一万斤,朱元璋非常的兴奋。
“父皇,这是土豆,还有番薯。”
朱棣拿着另外的两样东西,介绍道。
“土豆?番薯?”
朱元璋有些奇怪,这还是他第一次听说。
徐达等人,也都一头雾水,这东西,他还真没见过。
“父皇。”
朱棣开口道。
“这土豆和番薯,能在干旱的地里存活。”
“陕北大旱,种不了水稻,历年来都是中原这边运过去的。”
“如果陕北那边干旱的地方,种上这土豆和番薯的话,那粮食问题,自然解决了。”
朱棣建议道。
“这能当粮食?”
朱元璋和徐达等人,看着朱棣手中的土豆和番薯,疑问道。
“当然可以。”朱棣自信地说道。
随后,他安排一名太监,把这土豆和番薯拿去蒸熟。
那名太监,很快就端了两个盘子上来,上面放着蒸熟的土豆和番薯。
“父皇,各位叔叔,尝尝吧。”
朱棣拿起了一块土豆,轻轻剥开皮,说道。
其他人也都有学有样,拿着土豆开始剥皮品尝。
一入口,朱元璋马上就知道这东西不凡了。
微甜,很糯,非常的好吃。
关键是吃了一个后,他竟然有果腹感了。
徐达,刘伯温他们,吃了几口后,也都非常的意外。
这东西,居然这么撑肚子!
“老四,这也是南洋过来的?”
朱元璋开口问道。
“是的。”
“这两样,都有一万斤。”
朱棣笑着说道。
“好!”
朱元璋大笑道。
“马上安排下去,分别调用五千斤土豆,番薯,运往陕北,甘肃等地。”
“另外,安排五千斤杂交水稻的种子,运往河南,江浙。”
朱元璋现在非常高兴,对着朱棣道:
“老四,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