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宽大的白色房间里,祁宇嘉从一排排金属柜子间穿过,双目四顾,耳听八方,随时注意着走过时身边每一只硬盘运转时发出的声音是否发生异常。虽然说控制系统会自动监管所有硬件,自动提示健康状态不良的设备,但是人工检查还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能够显得自己很认真和敬业。
这是他每天的例行工作,巡视机房,然后根据管理系统下发的任务要求对机房服务器进行维护更新升级等操作。
这里是蜜蜂科技在鹭岛的核心数据机房,不过却不在本岛上,而是在岛外工业开发区的蜂园里面。这个以前的家具厂,如今却变成了一座虚拟工厂,生产着一个又一个大到星球小到火柴的虚拟物品,这些机房就是虚拟物品制造车间了。
当初之所以放弃原本软件园IDC的现成条件,选择自建机房,原因就在于这些看起来并不普通的机柜身上。
这里并没有传统的机架式服务器或者新兴正流行的刀片式服务器,而是马竞自己设计的蜂巢式服务器。
也因为这个,祁宇嘉他们机房维护团队给自己起了一个外号“养蜂人”,现实中的养蜂人每天巡视管理几十上百蜂箱,调节蜜蜂的生活环境,采收蜂蜜,而他们的工作跟这些养蜂人真的很像,不过养蜂人的从蜂箱里面拿走的多数是蜂蜜,少数才是死蜂,而他们拿出来的都是一块块坏掉或者淘汰掉的智能硬盘。
严格说起来这种智能硬盘其实是一种不规范的定制版刀片式服务器。它们自带处理器内存硬盘,是一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和刀片服务器每一块“刀片”都是一个独立系统一样。它们同样通过直连数据线以及高速网络互相连接,并且通过管理软件统筹管理联网的各个子系统,共享资源集中力量完成特定任务。而且也都支持“热插拔”,可以通过增减智能硬盘数目来加强或者消减系统运算能力。
不过智能硬盘并不能取代真正的刀片服务器,毕竟只是主频二三百兆精简架构手机处理器加普通PC硬盘的组合,和更加昂贵的刀片服务器单元并不能比性能。但是作为数据中心,智能硬盘在存储领域具有极其强大的低成本高性能优势,蜜蜂的所有游戏、软件、影视资源,还有花园公司的个人网盘都是存储在这些蜂巢服务器里面。
本来按照硬盘的扁平外形,这些附加了一块特殊改造手机主板的PC硬盘最适合采用类似数据仓库硬盘架的方式集中安装。但是马竞突发奇想,脑洞大开之下,没有选择常见的平行排列层层叠叠安装这些硬盘,而是让它们三个一组以两两夹角120?的形式构成一个个“Y”字形,然后最终组装成类似蜂窝的六边形层叠结构,名符其实的找了个蜂巢出来。
之所以这么做,自然不只是为了名符其实,更多则是为了加强散热。
通常手机芯片和PC硬盘的发热量都不太大,正常使用时都不必额外配置风扇之类的散热器。但是蜂巢系统因为在小空间内密集堆积大量芯片和硬盘,使得整体发热量大大增加,散热压力也就因此而产生了。
六边形结构本身对气流的扰流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散热,蜂巢的六边形结构不是昆虫蜜蜂的智能选择,而是它们高体温大密度集聚生活之后的“自然选择”——采用其他筑巢方式的蜂类生存生活条件不好,没有竞争优势。
而且六边形结构作为最节省材料的空间结构,也能保证每一块智能硬盘两面都有最大的空余空间可以用来安装额外的散热器。
因为使用集中式水冷散热系统,以及蓄电池直流供电系统的关系,这种蜂巢服务器上面没有一只风扇,整个机房里面只有几千只机械硬盘高速转动以及磁头定位时发出的微弱声音。
祁宇嘉就在仔细辨认着这些声音,一旦有哪里声音不正常了就说明那里的硬盘出现故障或者隐患,需要维护更换,他会用手中的记号笔在声音异常硬盘对应的标签卡上面留下记号,等下就会推着小车过来挨个更换它们。实际上通常能够被他用耳朵听出来有问题的硬盘非常少,毕竟他只是普通人,耳朵没有调音师或者目盲音乐家那么灵敏。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依靠管理系统提供的不健康硬件名单进行更换操作的。
自从这个机房建立起来,这里每周都要有一批新硬盘送进来装上去,同样每隔一段也都会有损毁报废或者性能下降淘汰的硬盘被拆下来送出去。
这就是机械硬盘的悲哀之处了,虽然理论上寿命无限,但实际上受到电机、磁头等机械部件寿命的影响,它们在服务器环境高频度大负荷的运行之下,很容易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为了安全和稳定的考虑,就要及时排查,然后将其拆卸淘汰。加上业务扩展会需要更大更快的硬盘,他们有时候也会很忙的。
这个频率并不固定,和公司的业务开展有关系,所以他们的工作强度变化很大,有时候一天很闲可能只需要转几圈就了事,有时候又会很忙碌,甚至需要加班加点。
平时空闲照样有工资,加班还有加班费,所以祁宇嘉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不过随着公司业务越做越大、越来越有钱,以及硬盘价格逐渐趋于稳定,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每天例行工作增加了一些安装新服务器新硬盘的工作,而突发加班的情况却是少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