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的时间,祖大寿的神经一直都在剧烈紧张当中,他总有种感觉,皇太极似乎在耍什么阴谋,因为这三天每日城下都要攻上一阵子,只要稍稍有点军事常识的人,应该都能猜出城中守军不多,偏生皇太极却一直都没有要倾力攻城意思,只是延续着头一次的小打小闹风格,打几下便退下去,第二天换一拨人再继续打,丝毫看不出进取心来。
若说对方欲用疲兵之计,偏偏晚上也不见铜锣响动,更不闻鼓噪之声,似乎这五万大军来到大凌河就是散步的,根本没想将这城池攻下来,可对方越是这样,他心里头就越不踏实。
跟皇太极打交道也有不少年了,早年间还是奴儿哈赤在的时候,他就是后金高层中的智囊,不少人都在他手上吃过亏,如今做了大汗,手段更是高明,围困京师便是例证,如今攻打大凌河,却摆出这么一副毫无进取心的架势,实在是很难让人放心的下,祖大寿暂时猜想对方应该是想要围城,尽量减少损失,毕竟跟大明比起来,后金无论地盘还是人口都是劣势。
看着匆匆退下去的后金兵,祖大寿轻轻舒了口气,可情绪却是愈发低落,他能看得出来,后金不过是试探而已,如今城中多少还有些存粮,士卒加上修筑城墙的民夫,也有两三万人,暂时抵御不成问题,可若是被围上些日子,那可就一切都不好说了,只盼着吴三桂那边能够早点到达锦州,叫吴襄派援兵过来,否则这一次怕是真的要死在大凌河城中。
大凌河被围,顿时便是朝野震惊,毕竟这个名字前不久还一直出现在朝堂之上,不少对辽事有见解,或者自觉对辽事有见解的,都在大谈特谈这大凌河城的重要性,皇帝也是亲自关注过的,如今才修上没几天就被人家包围了,怎能不让朝堂上衮衮诸公心烦意乱,要知道在不久前对方还是攻打过京师的,目前风头正劲,没人再敢小看这些东虏了。
只不过这大凌河城被包围的消息,却不是孙承宗传递过去的,孙督师此时刚刚接到军报,正忙着调兵遣将过去解围,将消息传递回京师的,却都是盼着孙督师早点完蛋的,生怕京城里面的皇帝老子不知道这件事,得到消息之后便派了心腹人等,快马加鞭的送到了京师,找到同党在朝堂之上把事情说了,顿时便引起轩然大波,所有内容都离不开这大凌河。
自打之前上城看过打仗之后,崇祯皇帝也开始以知兵自诩了,前几日才刚看过孙承宗的奏报,话里话外都是在讲这次筑城的重要性,崇祯也专门找地图看过,见那里的地理位置确实是很重要,到沈阳和京城的距离几乎差不多,对于双方几乎就是必争之地,这样的地方自然要掌握在大明手中,崇祯对此满怀信心,想不到才刚开始筑城,就被人家打了闷棍。
作为一个有些心高气傲的皇帝,一年多前的京师之围,带给崇祯的不是什么顺利解围的喜悦,反倒是被人堵在家门口打的极大耻辱,若不是后来宋庆帮他挽回了些颜面,他几乎就要把脸丢尽了,因此在后金撤兵之际,他也在暗中发誓,这辈子再也不要遭受这种耻辱了,那种感觉对于一个皇帝,尤其对于一个立志兴复祖业的皇帝来说,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忘却的。
若是大凌河被人家占了,往后这种事情还真就不好说了,他曾经反反复复研究过地图,一直觉得只要这城在手里握着,稍微出现点战机,他的将士们就可以轻易攻击沈阳,让皇太极那厮也尝尝被人包围的滋味。
现在同样也是这个问题,若是这座城被别人给占了,人家也可以轻易攻击山海关,若是再有个马失前蹄的,很可能又被后金打到京城来了,想想往后可能还要经历几次这种耻辱,他便觉得浑身都不自在,朝着下面犹自议论纷纷的众臣僚说道:“大凌河城于我大明至关重要,万万不能落入敌手,诸位卿家介是国之栋梁,不知可有退敌之策?”
这种略微带刺的说话模式,崇祯是跟宋庆学的,上次他见宋庆的时候,彼此之间除了高喊要报君恩,善加抚慰之外,也闲聊过那么几句,当时宋庆刚刚从城外杀回来,还处在兴奋状态,便随口对朝中衮衮诸公统一点评了一下,那种调侃式的语气让崇祯印象十分深刻,他本身文化素质就不太高,竟是瞬间就喜欢上了,经过一年多的练习之后,如今也能来上几句。
天子问话,大臣自然不能不答,尤其还是用这种语气的问的,似乎若是给不出个良策来,就不能算国之栋梁了,可这件事目前还只是知道个大概,再说辽东方面自然会有布置,待到真有什么变故时,朝廷这边才会插手。
如今情势未明,聊这个实在是有些早了,只不过皇帝当着这么多人问出来,大伙儿又不能装傻充愣,大佬们自然不方便说话,只有让小弟上去顶一阵,顺便也看看皇帝究竟是个什么态度,也好跟着随机应变,不知是谁轻咳一声,人群中便走出个兵部郎中来,清了清嗓子道:“回禀陛下,辽东孙督师素来稳妥,麾下关宁军也是能征惯战,朝廷不如派人过去督促一番,叫他们小心从事便好,若真是事不可为,到时候再议不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