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第二天,一大早,沈旭带着神清气爽起床。
昨天晚上,可以说算得上是他这辈子有史以来,睡得最沉稳的一觉。
非常明显的能够看出,昨天筑基成功之后,对于沈旭身体的淬炼。
他的肌肤都由内而外的,透发出一股细腻与健康,整个人似乎又年轻了好几岁。
由于他穿越过来的时候,已经变年轻了许多,本来年纪就不大,所以现在他的皮肤就犹如新生的婴儿皮肤一般。
不仅如此,他的皮肤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隐隐流转着一股光华。
那抹光华晶莹剔透,若有若无。
若是对着他开启法眼,细细观看的话,就会发现,甚至还会隐隐约约的隐现出云纹之状,十分奇异。
现在的沈旭,所拥有的是一具没有任何伤痛的鲜活肉体。
璀璨夺目,精气生生不息。
在他体内的苦海中心处,也是云霞滚滚如狼烟,直冲向上。
不再是弥漫与缭绕,而是仿佛像是有一座活火山在喷发。
沈旭不会遮天法,也不知道正常的遮天法修行步骤,但是他的身体里面,却能够自主摸索着,单修苦海一境。
那颗金色的苦海,就像是一轮太阳般绚烂,在他的体内璀璨夺目。
澎湃自发的精气,源源不绝,使得沈旭的四肢百骸,都因此而受到滋润。
经过昨天初步完善了单修苦海的步骤之后,对于肉身淬炼的反馈,使得他的肉身躯壳,也是变得异常强大。
同以前相比,更是强横了不知道多少倍。
坚实的道基,便是迈出了修行的第一步。
昨天筑基太晚了,所以沈旭从桶里出来就直接让他回房睡觉了。
九叔也只是稍稍感应着沈旭丹田中开始诞生法力,并且开始快速的游走周天,自行打通经脉与窍穴。
就知道,这百日筑基的第关键一步,沈旭算是迈出去了。
当然了,虽然完成了筑基,但是却并不意味着沈旭他就已经完成了修行。
生成了法力,只是刚刚开始能够借此运用符箓罢了。
勉强算是真正成为一个修者。
以后再使用或者绘画符篆,能够有效果了。
还需要后续的修炼跟进。
突破之后,沉淀才是正确的做法。
这也是中华的哲学思想。
讲究的是底蕴、境界。
各种技能,力量,都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
不过,练出第一缕法力,对修道之人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
吞先天之气,采自身之精而归炉,意照丹田,凝神化虚。
戒骄戒躁,心境平和。
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变,不可强成。
如果一味的急于求成,就直接开始尝试进行下一步的话,必然会根基不稳。
这就好比如同修建高楼的时候,地基却没有打好,建造楼阁是快,但是却无论如何也修不高。
好在,有九叔帮忙指点修行,对于沈旭的初始修炼帮助极大,遇到不明白之处,也能够及时的答疑解惑。
沈旭的荒古圣体修行肉身,需要的资源太多,九叔也是毫不吝啬的采购了一大堆的药材给他每日熬煮。
除此之外,更是每日为沈旭讲道。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精合其神,神合其气。
精气神三者,催生到生命极限,而后合为阴阳,是为元炁阳神。
待的元炁阳神再合二为一,方可以说踏入大道,由有入无。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明真破妄,以图大道。
“性学讲求火中栽莲,而命功则是水底求玄。”
伴随着九叔的教导,沈旭的修道也是事半功倍起来。
所谓道。
有为无为之间也。
采而炼化是有为,而气聚而精生则是无为。
二者之间,其实也并不需要分什么彼此。
修行者的元气,未曾和元精相合的时候,元气不能够出体,故而无法进行引决施法。
当然,只有凝聚了先天一炁,才可以隔空施法。
在这之前,纵然沈旭体内的元气磅礴如汪洋也不可能出体,这是层次上的不同。
当然了,在这个阶段的修士,靠着法坛的准备,也是可以施展出类似法术的能力。
故而,也可以被称呼为【道士】,以证明已非寻常人。
而到了先天一炁的层次,去任何一座城,只要自己能证明身份没有问题,当地官府也都会帮助他修道观的层次了。
若是不开辟道观,传授法脉,大多也会行走于红尘之间,留下种种传说。
诸如有道人种豆成藤,斩首吞刀之类的传说,多是这一层次。
也是所谓奇人异士,已有手段。
到此境界,可得全寿。
不受天灾,不受人祸。
能百病不侵,可无疾而终,称为道长。
九叔他如今境界,就可以被道门称呼为道长,旁门修者见面也要敬之。
在整体的实力上,属于是寻一山水清秀的地方,能够以自身见识修为,就独开一道派法脉的层次。
“修行为炁,而调息为气。”
道门之中,气为后天,炁为先天。
两个字念法一样,其含义在道藏之中却是截然不同。
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随着对于道藏的理解融会贯通,对于修行的认知愈发清晰。
沈旭越是能够兴平气和。
那种颇为浮躁的情绪,由多种情绪组成。
最终转化成了一种情绪——对修行的强烈期待。
沈旭倾吐一口浊气。
尝试唤出体内微弱的法力。
法力好似火焰一样在他的指间晃动,看似柔弱如风中烛火,其中却蕴含着令人心惊的力量。
秋生文才二人,也是一脸惊奇的看着自家的天才师弟。
要知道,他们两个人当初完成筑基的过程,那可是千难万难。
秋生都花费了半年。
文才更是耗费了整整一年。
没想到,这位师弟才入门数月,就已经突破成功。
而且,昨天筑基的时候,还大放金光,与众不同。
也难怪师傅这段时间忙前忙后,还大笔开销也是乐呵呵的,整天笑容满面。
“师兄。”
沈旭结束了早上的修行,就去院子里面,找秋生还有文才。
他也不会整日就躲在房间里面修炼。
正如老子所言:动者,静之基。
所以,修行,也切不可只打坐,而不运动。
须得动静双修。
动以强体,静以安禅。
只知静坐修禅,不知习武强身,坐禅既久,体羸病生,病体何能载道,体弱常遭魔侵,此即前人所言“静坐孤修气转枯”。
更何况如今的修道之人,是吃四方饭的。
在江湖上行走,无论是斩妖除魔,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武艺傍身都是不行的。
这方面,沈旭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前途。
打算多跟师兄秋生讨教一二。
其实对于修行,人家秋生也还是有些心思的,不是完全的不放在心上。
只不过,仙道艰难啊!
道门有五术。
山,医,命,卜,相。
山是修行吐纳,食饵符箓。
医则是治病救人,气血流转。
命则占星干支,紫微斗数。
卜则是六壬神课,奇门遁甲。
相则可看人相星相,山川风水。
可想要将这些统统融会贯通的话,就难上加难了。
哪怕他师傅九叔,都不能面面俱到。
他可是能做到生前阴官,死后直接去地府工作的茅山道长啊!
要知道,寻常的修道人,可只是会被称呼为道人,道士。
往往被人叙说,也不过是今日遇到了谁人道士,听闻那道士说了些许山中事。
但是,道长却不然,那已是可以寻找一处山脉或者城池,开辟道观,收门徒,传法脉的人物。
即便如此,这样的人物,也不过是强大点的凡人。
在悠长的岁月长河之中,这种强大也注定只是昙花一现,只能够惊艳一时罢了。
他们的资质,就更别提了。
秋生也清楚自己几斤几两。
既然他的短处太多,补不胜补,那不如让强点更强。
他也是传武出身,清楚的知道一点。
大多数传武的打法,十几年如一日的练来练去,就是练一两个杀招,其他的也不过都是套路的练法。
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也可以适用于这方面。
所以,他的茅山外家护教神功,练得倒也是不错,有模有样的。
茅山练体,也不是白修炼的。
最起码,真要是等九叔百年之后,比起文才,秋生还有几分能够独自生存的手艺。
只要认真学习,往后余生虽说不一定大富大贵,但基本就衣食无忧了。
毕竟,能够感应到天地灵气,引气入体的,都是少之又少。
修行之路,漫长无比。
末法时代,普通人终其一生能完成筑基之后境界突破的,都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更进一步的更是凤毛麟角,他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当个凡人,也没有什么不好。
别的不说,单单武艺这方面,秋生他不敢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是上手起来,也绝对都能称得上是熟练。
毕竟武艺不好,如何能除魔卫道?
茅山弟子大多可都是有机会,要面对僵尸的。
僵尸铜皮铁骨,力大无穷。
想要跟僵尸玩硬碰硬,没有一身武艺与灵活性,可打不过,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