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回到廷尉府复明。
陈达廷尉听说了关于杨沫中饱私囊一事纯属子虚乌有之后,对张青说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
“文官爱财,武官爱权。堂堂一个龙骧将军,怎么会把去去百两金银看在眼里?”
“廷尉大人所言甚是。”
“张监官,那你又爱什么呢?”
张青听到这话,吓得目瞪口呆。
慌忙说道:“廷尉大人,下官不敢。下官不敢。”
“张监官,你紧张什么?就是随便问问。”
一旁的李速监官更是不敢吱声。
“廷尉大人,下官什么也不爱,只求一份安稳的差事,一家老小平安无虞,就知足了。”
“呵呵,就这点追求?”
张青低头不敢再说什么。
陈达廷尉又问李速:“李监官,你说说,你爱什么呀?”
李速低头说道:“廷尉大人,下官,爱才。人才的才。”
“哟,李监官如此高雅,令本廷尉刮目相看啊。”
“廷尉大人见笑了。”
“正好今日提审罗散骑,他可是才人啊,只因没有金银打点,才迟迟没有结案。”
李速听到这话,有些惊慌。
他想起曾因向罗散骑索要一百两银子,故意拖延审案。
“廷尉大人,那罗散骑并未如实招供,害的下官拖延了数日。并不是因为什么金银打点啊。”
“李监官,你还狡辩。我再问你,中书省的姚侍郎为何提审如此之快啊?还不是因为给了你五十两银子。”
“下官知错了。下官知错了。”
李速倒也痛快,没几句便承认收了钱财。
陈达廷尉看着左右监官,想到朝廷这等风气,心里凉了不少。
“李监官,你随我出去一趟。”
“遵命。”
李速不敢不从,也不敢问去哪里。
亦步亦趋跟在陈达廷尉身后,他隐约觉得事态不妙。
不多时,两个人竟然来到了城郊的乱坟岗前。
李速有些害怕。
他知道陈达廷尉的意思。
为了梁太师。
“梁太师的尸首埋在哪里了?”陈廷尉厉声问道。
“禀廷尉,这乱坟岗这么大,下官记不清了。”
“记不清了?我来给你找找。”
陈达说着,拉起李速的衣袖便往东边走。
两个人来到东边一处不算高的土台面前。陈达用手指了指土台,说道:“就是这里。”
“大人,你是如何知道的?”
“李速啊李速,你以为你做的这些,能瞒的了我吗?”
“下官并无隐瞒,刚才确实是没记清楚。”
“李速,你且从实说来。梁太师胸口被毒针刺过,除了你和差拨,再无旁人接触。快说,你到底是被何人指使?”
“大人饶命,下官一时糊涂。大人饶命啊。”李速不停求饶。
“身为监官,知法犯法。明知他身上有太多疑问,你却为了五百两银子,暗下毒手。你真是枉为监官,辜负朝廷啊。”
“下官确实知错了。”
“快说,究竟是何人指使,又是何人赠你银两?”
李速自知已被廷尉识破,不说实话,恐怕官职难保,更有可能有牢狱之灾。不如实话实话,或许还有一丝希望。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李速唯唯诺诺,刚要开口,只听见“啊”的一声,李速应声倒地。
陈达看到李速到底,吃了一惊。四周张望,又没有人影。
看来这是杀人灭口啊。
“李速,李速。”陈达廷尉大声喊着,又晃了晃李速,毫无反应。陈达确认李速已经死了。
真是可恶,后悔只差一步。
陈达翻过李速的身体,后背上也被毒针所刺。
陈达大惊失色。
看来这幕后主使一直在观察着这一切。
陈达慌忙回去了,并叫人通知李速家人,好好安葬。
惊魂未定的陈达有些后怕,不过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刚才在乱坟岗,自己毫发无损呢。
杀手完全有机会将自己和李速一起毒死啊。
原因只有一个。
杀手不希望把事情闹大。
李速一死,再也无从查证梁太师是被毒死的了。
而李速,显然成了这梁太师的牺牲品。
为了五百两银子,又如此高调置办田产。怎能不让人怀疑。
这样说来,陈达也有责任。
要不是他紧抓着李速不放,李速也不会出事。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杀手惯用毒针,是一个江湖高手。
陈达把这件事告诉了谭卓校尉。
谭卓校尉又把这件事告诉了莹儿。
莹儿得到这个结果,意料之外。
莹儿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刘启将军。
刘启将军对于这个结果,也感到很意外。
这是杀人灭口啊,一个人一旦毫无价值可以利用,那就只能灭口了。
刘启惊讶的是,廷尉府竟然也参与了暗杀梁太师。
“真相已经很明显了。”刘启对莹儿说道。
“刘将军,得想办法尽快通知郑律哥哥。”
“先不用。梁太师已死,祁阳候早晚会知道的。现在万不可贸然行事。”
“这五毒派果然歹毒,连自己人也不放过。”
“现在还可确定一件事,五毒派已经来宫里了。”刘启说道。
“是啊,这可该怎么办呢?
“只能假装不知,以免引火上身。他们的目的只是让梁太师闭口,说明他们已经发慌了。”
“那将军的意思是,皇后已经知道了?”莹儿问道。
“肯定知道。这事十有八九和皇后有关。”
“这倒是能够说的通,而且全都对上了。”
“我猜想,杀手可能就藏着皇后的宫殿里。”
“这太不可思议了。刘将军,还是等郑律哥哥来了再说吧。小心隔墙有耳。”莹儿小声说道。
刘将军与莹儿各自回去。
在府上,刘将军刻意作了一封书信,寄与祁阳候郑律。
信里是这么写的:
“侯爷安好。
再过几日便是皇太后七十大寿,末将盼与侯爷举杯共饮,祝皇太后吉祥万安。
另,玄清子与在下交厚,他已断粮多日,食不果腹,烦请侯爷派人悉心照料为盼。
不胜感激。
刘启,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