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傅择日问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朝野上下。
最为高兴的,当属太子和皇后了。
因为,在权力争夺的路上,少了一个绊脚石。
而,不高兴的也有人在。
那些原本依附于高太傅的一众大臣,纷纷躲避不及。
生怕牵连到自己一丝一毫。
而身在朝堂,又不得不重新寻找可以庇护的大树。
一时间,太子成了受益最大的幸运儿。
又笼络了一批朝臣,这下,实力又上一层台阶。
也有一部分朝臣,并未趋炎附势。
比如,祁阳候郑律。
郑律对高太傅并不同情。
他甚至有些记恨高太傅。
因为,当初,高太傅极力劝说皇帝把自己当做质子送与大周。
现在他顾虑的是,高太傅一死,母后的冤情又少了一位重要证人。
他想一试,最好能保太傅的命。
他急匆匆来找杨沫,确切地说是找莹儿。
莹儿正好在营地冥想。
倒不是为高太傅,而是担心自己的父亲谭司马会受牵连。
如今朝局,除了太傅,只有太子,司马,还有尚书以及刘将军这几个重臣把持了。
而最厉害的,自然是太子。
她想劝劝父亲谭毅司马,明哲保身才是上上策。
“莹儿妹妹。”祁阳候郑律看见了莹儿。
“郑律哥哥。”莹儿从冥想中回过神来。
“在想什么?”
“没什么。”
“看你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是不是有什么心事?”郑律关切地问。
“真没什么。就是高太傅这一事,太突然了。”
“我正要和你说说此事。”
“哦?你也知道了?”
“昨日父皇已经下旨,高太傅居心不良,择日问斩。”
“是啊,这未免有点太残忍了。毕竟他曾立过不少功劳。”
“包括曾经力劝父皇将我送做质子。”
莹儿听到这话的时候,心里咯噔一声。是啊,当初因为高太傅,郑律哥哥差点就被当做质子送与大周。
可是,这也是权衡之计啊。
“郑律哥哥,你恨他吗?”
郑律也不知道,毕竟质子没做成。但是,母后却因此被诬陷,最终致死。
郑律摇摇头,说道:“我只恨父皇草草将我母后打入冷宫,我甚至都没有和母后见上一面。只有那支银簪,母后致死还想着为我婚事考虑。”
莹儿听到这些,心里也不是滋味。
她安慰郑律道:“别太难过了。淑妃娘娘在天之灵,一定会保佑你的。”
“莹儿,我有一事想请你帮忙。”
“什么事情,你说。”
“不知令尊谭司马能否出面与我一起向父皇求情?”
“求情?郑律哥哥,你是想……”
莹儿若有所思,感觉事情有些棘手。
“没错,我想求父皇暂时不要问斩高太傅。”
“可是,圣上旨意已下,岂能变更?”
“所以,仅凭我自己,必定不能求得父皇改变主意,要是能有谭司马助力,尚可一试。”
“家父现在恐怕躲避还来不及。我刚才还在想,父亲如果因此受到牵连,可如何是好?”
“唉。我明白了。”
“郑律哥哥。”莹儿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她真的不希望父亲淌这浑水。
可是,一边是自己的父亲,另一边又是自己的爱慕对象。
真是左右为难。
“我知道你担心令尊大人。我只是随口一说。听天由命吧。”
郑律知道莹儿有自己的顾虑。不再勉强。
“我回去问问家父,先看看他是什么态度。”
“好。”
祁阳候郑律有些忧郁地回去了。
天牢。
太子令差拨打开了太傅的牢门。
“我曾经的老岳丈,你这又是何苦呢?”太子故作伤心地对太傅说。
“太子殿下,老夫早就不是你的岳丈了。折煞老夫了。”
“话不能这么说。毕竟您的女儿跟了本王,虽说没有享受多少欢乐,但也荣华富贵一场。”
“难得太子还能念些旧情。”
“如今你已是将死之人,可有什么未竟之事,本王可以效劳。”
“我那些家丁如何处置?”高太傅首先关心的自然是府中家兵。
“那些可不是家丁,是府兵。”
“他们都是我大献的良民。”
“太傅大人,你觉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他们何罪之有?”
“他们要谋反,还扬言杀进宫里来救你。”
“这,这怎么可能?”
“当然不可能。虎贲军可不是吃素的。早已将他们平定。尽数歼灭,一个不留。”
“好狠毒啊,好狠毒啊!”高太傅听太子这么一说,简直不敢相信。
高太傅明显遭受巨大打击,生无可恋。
“太傅大人,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本王前来除了后事可以效劳,还有一事不解,想要请教太傅大人。”太子迅速转移了话题。
高太傅直摇头:“我还能有什么事值得请教。”
“太傅大人,您为何一直要与本王作对呢?那刘将军兵权在握,屡屡不把本王放在眼里。朝堂政事,处处与本王作对,太傅不念你我岳婿情分,怎么就和他走得那么近?”
“太子多虑了,老夫从未与任何人走近。只是就朝中论事罢了,太子可以如此狭隘?”
“撤李远泰,提拔苗胜,建议王威统兵中央军。难道还不明显吗?”
“太子,这是为国考虑啊。李远泰嚣张跋扈久矣,苗胜做中书侍郎这些年多有历练,为人忠厚。王威将军为人正直,实为正选,又如何让太子不满呢?”
“看来还是母后说的对,你把持朝政这些年,根本就没考虑过帮助本王提升威严。”
“哈哈哈,原来太子是来问罪的啊。”
高太傅听到这里才明白,太子此来,并不是想帮自己,而是诉说不悦的。
“太傅大人,原本本王还想,你是岳丈,定能助我一臂,早日树立威信,也好在朝中立足。没想到,你我终是陌路之人啊。”
“太子殿下多有轻浮,宜多静养身心,方可服众。而不是整日考虑如何笼络人心,那样,势必会适得其反。”
“哈哈哈,太傅看人透彻,本王记下了。”
太子有些不悦地离开了。
死到临头了,还不肯低头认错,求情帮忙。那就没有救下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