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往往是离不开雨的,雨点就像人的眼泪,为每年一度的清明增添几分冷凄。
燕京清明当天没有下雨,第二天早上也还亮爽,感觉好像可能会出太阳,然随时间向中午推移,光线没有越来越明亮,反而越来越阴暗,大有要下雨的征兆。
因早上的天气让人误以为会天晴,大部分人没有准备雨具,来扫墓的亲属们见天仿佛要变脸,祭拜完亲友便离开。
有人行走匆匆,自然也有不慌不忙的,秦家便是属不慌不忙中的一拨人。
烈士公墓里并非全是烈士,也有他们的家属,还有众多在开国期居高位的政员以及他们的家属,还有部分进步民主人士及曾在各行各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名人等。
秦家是燕京的老世家,家底厚,即经商也读书,有财力支持,在教育方面也自然占先天优势,在开国之前秦家人也有大批知识青年,说白了,秦家是资本家与世代书香世家相结合的人家。
文化人在那个时代都是深受重视的,所以,无论建国之前还是建国之初,秦家的文化人都能在时代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秦家人自然也有入政的。
而且,建国之初期,秦家人从政的不少,尤其因本身是书香世家,在教育方面拥有相当高的地位,秦家前辈在当时所居的官位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之职。
秦家在教育方面作出杰出贡献,那些个居高位的人在百年之后自然在烈士墓园里占有位置,还不止一位,在建国之初担任过官职的全葬于烈士墓园。
最先一批入住烈士墓园的人,大多土葬,少量火化,最早的人也最占优势,各人拥有不窄的墓地。
秦家人祭拜的即是建国之初担任高官已安眠的先辈们,祭扫了数位,已到其中某一位祖先墓地。
秦家人来扫墓的队伍极庞大,足足有四十余,全部是在家族内地位较高的精英级的一批,那么多人的队伍,无疑让人感叹他们家族的兴旺。
秦副总理秦委员长来了,秦二爷秦五爷秦七爷秦九爷十爷等谁也没落的全在列,还有秦家老祖宗秦孝夏。
秦老祖宗秦孝夏的年龄算起来比长眠在烈士墓园里的秦家人还要年长,辈分也比墓园里最老的一个还高一辈,理论上说只有小辈给祖先扫墓的份,长辈是不会去的,因为长辈去祭扫后辈,其后辈就得遭鞭挞。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晚辈没有给长辈送终先亡是为不孝,不孝为重罪,尤其是没有给父母养老送终的短命鬼,新死后七七四十九天之内每天得受一百鞭挞之刑,之后改为一月受一次刑,年满三年免刑。
所以,为免让子孙死后也挨罪,一般有血缘的长辈是不会去祭后辈的,超出五服的长辈不在其例。
按辈分算,秦家长眠地下的人受不起秦孝夏的祭念,不过,秦孝夏还是来了,他没给后辈烧纸,每次在墓四周看看。
秦孝夏没像在秦家老宅一样天天穿棉制长袍,他也换上西装,刻意收敛气息,看上去跟普通人家的老人家没啥区别。
秦副总理和秦委员长秦二爷几个簇拥老祖宗,细心周到的小心侍候,一拨人到达墓地,暂时停歇。
“老祖宗,您坐。”
“老祖宗,您喝水。”
秦家老祖宗出动,秦家上下专配人员负责拿东西,大家一停,立即送上干干净净的坐垫,呈上饮料,秦二爷和秦三爷等人将东西逞给老祖宗。
秦孝夏坐在摆入青草地上的软垫上,没有喝饮料,微微的合上眼。
秦二爷看看腕表,眼底微露焦色,对秦三爷低语:“刘先生去了差不多一小时还没回转,我们这边也快到吉时,要不要派人去催一催?”
他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担心刘先生遇上什么麻烦事,他们需不要去救场。
“再等一等。”秦委员长对他轻轻的摇头示意不急,虽然已至十一点,离他们开墓的吉时还有些时间,还可以等等看看情况。
微合双眸的秦孝夏,启开眼皮:“秦家人谁也不要去露面,等吉时到了刘先生还没回来,我们先自己动手起墓。”
“是。”秦长宁和秦二爷立即应了,他们想问问究竟遇上什么事老祖宗让刘先生出面,反而不让他们露面,再转而一想老祖宗那么做必定有他的道理。
“你们说的那个人来了,就在寺庙那边。”秦孝夏仿佛看透他们的心,没头没脑的解释一句。
那个人……来了?
秦家几位爷先是迟顿了一下,转而恍然大悟,老祖宗知道那个人来了,所以不让他们露面,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下一秒,他们更加纳闷,那个人来了跟他们没有直接的关系呀,他们想将祖先移回秦家墓地,这是他们的家务事,那个人也管不到他们头上来是不是?
秦孝夏说了一句便不再言语,秦二爷和秦三爷等人不敢打挠老祖宗,一边吩咐大家准备妥当,等吉时一到就挖墓,一边坐等刘先生回来。
他们等的刘先生,正拦在施教官等人面前。
煞星一行六人,小姑娘就是被众星拱月的那个,被冰山俊男当眼珠似的保护在左手侧,有人这么一拦截,他立即下意识的半挡住小丫头。
“这位先生找我小闺女有何贵干?”冷面神对于陌生人就是一个态度——敌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