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平的话细思极恐。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是法西斯同盟国,如果说活死人实验是二战时期的产物,那发生在胎儿渠的事肯定和罗布泊的德国探险队有关。既然两者有关,自然也和蓝血人和七窍玲珑心有关。
如果前往罗布泊我们会遇到什么?想想都觉得惊险可怕,不过有一点我却非常肯定,那就是罗布泊肯定要比胎儿渠更加的凶险。
想到这些。让我立刻觉得此行定是凶多吉少,一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早我就给张灵打电话,说吴正平回来了,并把他查到的相关资料说了一遍。
张灵办事依然很利索,当下拍板说三天后出发。我问她自己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她说我只要准备好钱就行,因为需要购置一些专业装备,这些费用需要我来承担。
张灵的建议并不过分,毕竟她和吴正平是为了帮我。没义务既出力还出钱。我问她大概需要多少费用,张灵让我先准备十万,我本想问她都买什么装备要这么多钱,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太小家子气,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要了她的银行账户,然后从人皮棺材的定金中给她划了十万块钱。
在接下来的三天,我是在一种极度煎熬中渡过的,感觉自己像是要奔赴奔赴沙场战士,心情复杂的难以表述,抵触,不安,忐忑,彷徨,甚至还有一点点期待。
唯一能让我暂时摆脱这种复杂心境的是女网友陈萍。她和我很有共同语言,而且还心有灵犀一般的默契,有时我脑子里想起一件事还没说出来,她就会提前说出来。那种感觉很奇怪,就像我在与一个和自己相处了很久的人在聊天一样。
我把这种感觉理解为,陈萍是非常善解人意和洞察细微女孩。所以这让我对她增加了很多好感,甚至一度有去罗布泊之前见她一面的冲动。
可我又怕见面死,因为人通过网络交朋友,总会把对方的相貌性格,声音语气。甚至是眼神,都想象的太完美,一但见面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立刻就是失望甚至是绝望。
所以我决定就让网络的归网络,现实的归现实,在网上有个虚拟的红颜知己聊聊天。找找心灵上的慰藉也是件挺美的事。
你说我闷骚?骚就骚吧,有骚总比没骚好,至少证明我还活着,是个生理和心理都正常的人。
去罗布泊的路线是张灵制定的,她制定了一份行程表,何时到达。沿路需要置办什么东西,都罗列的十分详细。
大眼因为要随时配合警察做胎儿渠的案子调查不能和我们通行,只好是我,张灵还有吴正平三个人去罗布泊。
按照制定的行程表,我们三人先坐飞机到乌鲁·木齐,然后乘车又到了塔里木,在塔里木住两天,除了采购一些必需品外,还租了一辆性能极佳的越野车。
除了防风沙的装备,我们还备足了2天的水和食物,并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准备一些药品。除了生活用品,像维修工具。卫星电话、GPS等也一应俱全。
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准备金属探测器,生命探测仪等高科技产品,当然这些东都价值不菲。花钱花的我肉疼。
总之,把一切准备妥当,越野车被装的满满当当的。然后我们直接奔赴了库木库都克。
虽然在来之前我查过很多相关资料。说罗布泊气候如何恶劣,但究竟如何恶劣我的理解也只停留在文字和想象中,可当置身其中后才发现,事实远比想象中的严峻。
沿途气候干燥,缺水,风沙大。几乎没有绿色植物和飞禽走兽的踪迹,让我恍惚有种进入陌生世界一样。
昼行夜宿,停停走走一连走了三天,在荒无人迹的戈壁沙漠中我们看到了一片绿洲。进入绿洲后,发现这里竟然有人居住。
一位身穿藏服的老人正赶着几只羊在放羊,张灵把车下打开车门对老人打招呼,说:“亚克西木塞斯。”
新疆人主要说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汉语在大城或者旅游景点可以通用,但像这种偏远的地方一般是说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
“亚克西木塞斯”是维吾尔语,是“你好”的意思。
在来到新疆后,我也学会了几句简单的维吾尔语用来打招呼,比如:朋友是“阿大西”;再见是“好西”,抱歉是“艾包了克所”等。
老人抬头看向我们。赶着羊群向我们走来,当他走近我们,我们发现这个人大约四十多岁的年纪。高原地区紫外线很强,可能是常年受紫外线的照射,让他的脸看起来格外的粗糙且成古铜色。
张灵又说;“也肯。不拉日?”
“也肯”是请问的意思,“不拉日”什么意思我不懂。
对方诧异的打量我们三个人,半晌才说:“你们是汉人?”
对方竟然说了汉语,而且还非常流利。
我兴奋的说:“大叔,你竟然会说汉语。”
对方把手里的羊鞭甩到肩上,笑着说:“中国人当然会说汉语。你们是游客迷路了吗?”
张灵说:“没有迷路。我们是自驾游,无意间走到这里的。这里是什么地方?地图上怎么没有标记?”
“这里是巴布鲁绿洲,至于为什么没标记。你要去问国土资源局。”
张灵笑着说:“大叔,我们可以到你家做客吗?”见对方犹豫,我忙补充说:“我们可以付钱。”
“可以,当然可以。”
对方在前面带路,我们很快来到了他家,沿路碰到村里的居民,对我们也都是很友善的报以笑容。经过简单的交流,我们得知老汉今年46岁,叫库尔班??热合曼,不过他还有一个汉人的名字叫邓天海。为了方便称呼,我们便称他邓大叔。
邓大叔家住在村边,一共三间砖石房,院子也不大,在院子外边有一块非常空旷的地方,用篱笆圈了起来,做为羊圈。
邓大叔招待我们的吃东西和很有民族特色,焦黄冒油的羊肉,一盘多层的圆柱形油馓子,还有满桌的干果、点心、水果等美食。
连日来我们都是风餐露宿的吃压缩食品,看着满桌的佳肴幸福感油然而生。
“邓大叔,你们这里的风俗,我们也不太清楚,有什么忌讳的地方您多担待。”我诚心实意的说。
邓大叔摆摆手,端起瓷碗中的奶酒,说:“没有那么多忌讳,其实我也是汉人,我们这个村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汉人,来先喝了这碗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