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四千字,这是今天日常更新,晚上还有一章,是还打赏的债务。
———————
对于《合伙人》的票房成绩,李彧也不是很自信,但他估计最低应该不会低于3亿这个档位。
原时空的《合伙人》是陈可欣主导的,是在2013年5月17日上映的,主演是大名,邓潮,佟大伟,票房斩获了5.6亿,位居当年的第五席。
首先是他启用大明就是一个很冒险的操作,毕竟世人皆知大明只会耍帅,没有演技,只会摆酷。
大家对于他的作品并没有那么耳熟能详,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他一副面无表情的闹太套。
其次是5月17日这个日子,这不仅不是一个成熟的档期,甚至连个档期都算不上,这个日期的存在感很弱。
不是五一档,不是暑假档,不是情人节档,不是光棍节档,不是寒假档,不是贺岁档,更不是春节档,几乎就是”不张扬、不排外、不存在“的风格,它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周末。
再者就是陈可欣,他的名气确实不小,但他其实虚得很,与早年间在国内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可港台导演不与演员同。
2013年的观众们已经不再迷信港台的演职人员,大陆电影人的实力已经强到可以撑起一片天地。
他的成绩只能留在香江,2005年就预见内地电影市场潜力的他选择了北上,一部歌舞片《如果·爱》斩获了不少的奖项。
但没用,票房赔的极其的惨,毕竟那个时代的内地哪有文艺片的市场。
然后就是投资两亿的《投名状》,强势斩获了2.1亿的票房,差点把裤衩都赔出去了。
《投名状》又获奖了,但是内地投资人不傻,已经看明白了,金马、金像就是一个鱼饵诱惑着内地人投资香江导演的电影。
这个鱼饵还算香,但它的代价太大了,而且这个饵同样很难吃到,因为那群人把奖项都给了自家人,对内地人来说似乎提名已经是终点。
有导演说过:娱乐圈里很开放,不管是你潜规则、打压新人、耍大牌甚至是出轨、蓝青等等,都没有关系,你的这些事很快就会被人遗忘。
只有一条不能犯,那就是不能不卖钱。
对于导演来说,这就是最致命的。
这也是以陈可欣为首的这群香江导演的日子开始不好过的原因,因为观众更难忽悠了。
2018年最红火的香江导演是谁?
是林超闲。
就因为他有《湄公河行动》,有《红海行动》,至于当年最出名的徐可与墨镜王之类的只能活在以前的荣光里。
2018年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六亿,连年度票房的前二十名都没进去。
自2013年的《一代宗师》之后,墨镜王就没有作品问世,即便百科上也只有一部待定了数年的《繁华》。
但年度烂片的《摆渡人》也可以看作是他的作品,原导演的张佳佳根本控制不了剧组,被气到心脏病,是墨镜王赶去救场。
最终拍出了豆瓣4.0的绝世‘佳片’,最关键的是它还入围了金马奖。
如果墨镜王不开口,那《摆渡人》再烂也跟他扯不上太大的关系,即便他是这部电影的监制。
但他再全民群嘲《摆渡人》的时刻,在围脖发声:“我很喜欢”。
这无疑再滚油当中倒入一杯水,瞬间炸锅,多年积累的口碑也如山上雪一般开始融化。
这两人就是当年香江十大导演最顶级的二位。
香江十大导演的另外一群人早已沦为二线,唯一稍微活跃的点就是大家并不欠电影票的周星星。
环境如此,香江已然大势已去。
2009年的陈可欣才再次参与到内地的投资当中,他的合作伙伴是伯纳,这个项目是《十月围城》,名义上的导演是陈徳森,但其实陈可欣也出了很大的力气。
《十月围城》开机三天,导演陈徳森急了,自认无法完成这个项目的他给担任制片人兼监制的陈可欣打电话求援,邀请他共同参与。
陈可欣没有答应,这让两人多年的友谊出现了一丝裂缝。
后来的陈徳森实在扛不住这种让人煎熬的压力,一声招呼没打的他跑到香江藏起来了,手机也关机,基本处于失联状态。
无奈的陈可欣只得邀请他的好友杜琪风出马,他自己也答应执导,三位导演分三组拍摄,才算最终完成任务。
1.5亿的投资换来2.8亿的票房,赔是肯定的,不过赔的没有那么惨,毕竟东南亚的票仓崩溃了,但多少还是有点收入的。
《围城》的真正导演是谁还不清楚,但陈可欣暴露出来的把控力却让伯纳为之胆寒。
以后的两者也鲜有合作。
获奖有用吗?
对演员肯定有用,但对于资本代表的影视公司来说屁用都没有。
就这样恶劣的条件,原《合伙人》都可以卖到五亿。
现在换成李彧呢?说句不那么谦虚的话,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票房号召力是要超过他的,即便老谋子。
首先他自编自导自演,近两年他导演的作品不少,但他参与的电影还真不多,很多人都快要遗忘他还有个演员的身份了。
陈困与邓潮都是当前最顶级的内地男艺人中的扛旗之人。
更何况还有逸阳与中影这个大靠山,再想想《画皮》那凌厉的投资名单,杂乱且不成体系,自然没有可以与逸阳抗衡的存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