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太阳初升,超越公司就已经进入了忙碌状态,因为再过不久,无线充电器就要发布了,并且是全球发布!这大大增加了超越公司员工的工作量,不过员工对此并没有什么怨言,这不仅仅是因为超越公司的福利好,更因为看着超越公司欣欣向荣的发展,他们也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在超越公司全力运转,丝毫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元旦而松懈的时候,还有很多地方也是如此。
在华夏,越是年关,工作量反而越大。
远在首都的中科院就是这样,即使是清晨依然有很多人在忙碌着,有的科研人员是一宿未睡一直在做实验,而有的文职人员则是忙前忙后的处理文件,这个隶属中央的部门一直都在全力的运转着。
华夏是个大国,各个意义上都是。人口世界第一,面积世界第三。
这意味着它不能像其他小国家一样,成为某个超级大国的附庸,民族骨子里带着的骄傲也不会允许。
只不过十三亿人口在带来人口红利的时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要均摊在每一个人身上,就没有多少了。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华夏都是必须要崛起的。
崛起的过程注定是艰辛的,并且需要很多人才,要在各个方面有所成就,科学技术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作为中科院院长白元庆肩上的压力一直很大,由于华夏没有经过很多工业革、命的洗礼,很多技术始终落后于外国,这并不是说没有能力研制出来,而是在成本上来说很不划算。
因为从头开始研发,不仅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还要投入很多人力资源,这对于急需人才的华夏而言是很不划算的。最关键的一点是,花了这么大气力研制出来的东西,最多也就和其他国家的东西一个水平,还是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先不谈有钱老带队的航空航天事业,就说高铁这一项华夏的技术世界第一,怎么可能连一些基础的技术都做不出来呢?总归还是一点,底子太薄。
这些道理在华夏懂的人不多,甚至很多人都一直认为华夏产的东西就是不行,质量也不好,连自己国家的人不相信,又何谈让外国人信服呢?
在技术方面华夏人是普遍带有一种不自信的,可偏偏五千年的历史又给华夏人带来了一种大国心态。
在网上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华夏一个外国。我们要么不和别人比,要么就和最好的比。
军事比不上美利坚,电子比不上岛国,精工比不过德国,这么一比当然没有可比性啊,什么都和第一的比,不是废话么。
华夏人就喜欢把自己的每一个方面跟世界其他国家这个方面中最强的来比,差一点都不服,哪怕被人甩了三条街。
这样的国民心理,不实现伟大复兴,老天都不答应。
就这么浅显的道理,很多人却还是不太明白,只是一个劲的黑,除了一些工程被黑的最惨以外,紧随其后的就是科学技术了。
总说投入了多少资金,却没有拿出什么显著技术,也没有什么科学大牛出现。
然而这其中的苦白元庆最清楚不过了,显著成果就是拿出来了,也不是一两年能看到的,至于什么科学大牛,那就更别谈了,全世界又出现了几个?现在又有谁敢这么自称?或许霍金能算半个。
不过今年这种声音应该会减少一些吧?白庆元看着桌子上的一份报告,若有所思。
桌上的那份报告中有一份打印的试卷,以及整理好的资料说明。就算白庆元不是搞电子的,也知道这份资料中罗列的文件的重要性。虽然它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可以向民众证明,华夏科学界也不是吃干饭的,成果也是有一些的。
在此之前科学院也是有很多成果的,并且有很多能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的那种,只不过这些成果于民众的生活无关,毕竟很少会有人关注学术上的突破,比如有多人知道前几年世界上又发现了一种新粒子?
这就和电子原子差不多,一百多年前没什么民众知道,但是现在读过高中的人,都说出个所以然来。在现在看来,原子电子的发现属于重大的物理学突破,或许一百年以后这种名为希格斯波色子的粒子,也会被写入教科书,然后被后人称道为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最后广为人所知。
但是不管怎么样,总归一点,那就是现在还不够出名。原因无他,因为这种粒子,对于民众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
历史上只要有人发现了能够改变人生活方式的东西,都会别人所铭记。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推出智能手机的乔布斯……或许现在又要多一个人了,无线充电的罗辑!
白元庆很高兴这个人出现在华夏,现在也该让华夏引领全球了,就和数百年前的瓷器和丝绸一样。
白元庆将手上的试卷资料收了起来,然后将目光放在另一本资料上,那里的罗辑的个人档案,里面包括了他祖上三代的情况,以及罗辑从小学到现在的记录。
前面的中规中矩,大学之前的成绩只能说比一般人略好,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天赋,不过大学之后的一条让白元庆眼前一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