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南京, 要走很久。婉婉不识水路,看了地图才略有些着落。船上兵卒多,可以日夜兼程,她就坐在舱里的那把玫瑰椅上看日升日落, 暂时忘了烦忧,一切倒还尚可。
余栖遐说,赶得不急,大约需要一个多月, 但若是像现在这样,二十来天应该就到镇江了。
她扭过身看,矮几上供着一个磁碟,是先前靠岸时小酉拿两个大子儿换来的毛尖。平常宫里是没有这种贡茶的,规格低了点, 算不得上品,即便有, 也是装在袋子里, 塞进箱笼角落熏衣裳。现在赶路, 公主的那身娇贵毛病霎时没有了, 她拿手指在茶堆里搅了搅,白毫纤纤, 绿衣娉婷, 点上一个小火炉, 可以慢慢煨着吃。
她揭开壶盖, 投了一撮茶叶进去, “到镇江后怎么去南京?是坐车还是乘船?”
余栖遐道:“上年督主全是走的水路,这样不至于太劳累。殿下不晕船,这是再好没有的,督主早早儿通知了地方上,怕有些水域河道太窄,福船难以通行,责令他们造新画舫,好供殿下使用。”
造新画舫,造起来务必华贵精美,这是肖铎的周到,却也委实铺张。自己这趟出降,南北相隔太远,也管不上那些,只觉得时间在船上度起来飞快。有时候出舱看看,福船的船头太高了,走在船舷边上,像凌空站着一样,有些瘆人。到后来却也好了,没人的时候悄悄在甲板上坐一下,很快站起来,害怕被管家嬷嬷发现,又要聒噪。
往南这几日没有别的感触,就是天气相较出发的时候暖和了不少。南方的空气比较潮湿,雨水也多,晴朗了六七日,忽然遇上一场大雨,那时正在水面最开阔处,风里夹带了隐隐雷声,万道雨箭笔直扎进水里,溅起层叠的涟漪和半尺来高的回响。
小时候她喜欢听流水的声音,常常扒着段虹桥的栏杆看白玉龙首吐水。那是雨后紫禁城里千万个涵洞汇聚而成的的雨,声势惊人,却远不及眼前景象壮丽。
婉婉站在窗前感慨:“如果一辈子不出紫禁城,永远看不到这山河……皇上也应当到处看看。”声音渐次低下去,隔了会儿回望余栖遐,“余承奉,你以前在哪个职上?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
关于太监长相的描述,宫里以前闹过一个笑话,十二衙门经常有人进出买办,宫门上要核实身份,掏出名牌一看,打头一句就是面白无须,十个里面有八个符合。这余栖遐的长相,差不多也就是那样,年纪比肖铎略长一些,容长脸儿,眉目很温和,说话的语速总是不紧不慢,不论多紧急的事情,到他这里全能迎刃而解似的。
他拱手,十分拘礼的模样,“回殿下的话,东厂提督锦衣卫后,臣一直在外替督主承办镇抚司,所以殿下不常见到臣。”
这么说来就不奇怪了,只不过镇抚司专管侦察、逮捕、审问等事,干惯了那些活儿的人,怎么能上公主府当内承奉呢?
“到我这里来,怕是屈才了。”
余栖遐的身子又矮下去半分,“不敢,臣本就是宫中内侍,如今长公主出降,督主信得及臣,才派臣照应殿下饮食起居,臣受宠若惊,怎么敢言屈才!殿下此一去南京,人生地不熟,臣曾经在江南待过三四年,还有些人面,万一殿有用得上的地方,不至于慌了手脚。”
婉婉轻轻一笑,不再说旁的了,只是眯着眼远眺,眼里隐隐有水色,不是波光倒影,是说不尽的愁绪。
铜环问过她的打算,因为出降前接二连三遭遇打击,要嫁的人处心积虑,自己的哥哥又有拿她当探子的意思,她在夹缝里生活着,怕她不堪重负。
她低头看那松鼠,只听啮齿啃咬松子,啃得热闹非常。隔了好半天才怏怏回答:“既然到了金陵,婚仪还是要如常的,不能叫皇上为难。至于那位南苑王,心思深沉倒没有什么不好,厂臣也是个一眼望不到底的人。不同之处在于厂臣不会算计我,他却正相反。可见他不过为了攀龙附凤,一心把我当成赏赐的物件罢了。”
所以即便不是盲婚哑嫁,也没什么用。人心要是能窥得见,哪里来那么多的怨偶。
公主有公主的身不由己,她的婚姻一旦定下,几乎再也不会有任何转机,就算夫妻不相和,也要做足表面文章,毕竟宇文良时是藩王,不是一般不起眼的小吏。
在运河上航行,中途遇上两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过天晴后那一片澄澈,几乎能让人溺毙在其中,福船就在万里晴空下到达镇江,那是个别致娟秀的小城,有石头垒砌的城墙,还有空气中隐隐带着的,一丝甜而酸的味道。
可惜她没能有机会好好见识,在岸上停留不过一炷香时间,然后在重重的华盖遮蔽下登上画舫,摇摇曳曳,向西而去。
江南百姓鲜少见到宫里出来的人,所以他们途经的河道两旁聚满了看热闹的,摩肩接踵地,扬着帕子向画舫挥手。
婉婉有点不好意思,躲在楼上不愿露面,揉着衣角问铜环:“他们都知道我下嫁南苑王,南苑王有妾有子,我一个长公主填那窟窿,他们会笑话我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