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晨快递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教曹操做能臣,创治世 > 第50章 甄俨压宝淮南,雁门匈奴肆虐

第50章 甄俨压宝淮南,雁门匈奴肆虐(1 / 1)

“来晚了?”

赵家庄口前,听到村民回应的甄俨暗道错失良机。

“二哥。”马车中的甄姜探出头,“既然此间没有见到,我等便前往洛阳等待便是。”

甄俨摇头道:“世道混乱,家中离不开人。”

“我以次子之身顶起家族,便已遭旁系窥探。”

“现又家有巨资,必遭各路贼人惦念。”

“甄家之危,暗流涌动也。”

“本想此次携带重金前来结交曹彬。”

“却不曾想没有赶上,唉!”

甄姜走下马车劝说道:“妹妹听闻坊间传言。”

“那曹彬在幽州和常山大胜黄巾之后,告诫流民前往淮南有活命之道。”

“怕是对方在那面早有布置。”

“既然兄长已知咱家有危,何不斩断一切,前往淮南?”

发现二哥不出声,她便再次开口道: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失去家父和大哥,我甄家必然飘摇不定。”

“与其守在中山郡,不知何时被何人吞并。”

“不如抛却一些财产。”

“带我等五姐妹南下。”

“远离中原是非之地。”

“但凡再见曹彬,小妹我必想尽一切办法,使其保我甄家几兄妹!”

话语声音虽然柔弱,但意念却极其坚定。

甄俨深深看了一眼自己的妹妹。

“辛苦你了,妹妹。”

甄姜摇头,望向西北方向,目光迷离的说道:

“若是那人真如传言般,哪里是辛苦……”

“而是妹妹高攀才是……”

甄俨神情一凛,终于作出决定,“既然如此,我等速速返回中山郡。”

“迅速分隔财产,那些地产房产全部送于旁系。”

“我等几兄妹带下人收拢财货,南下前往淮南!”

“希望……”他顺着妹妹看的方向望去。

“我们的选择是对的吧……”

……

雁门郡。

马邑县。

曹彬带领三千骑兵驰骋在旷野上。

“大哥快看!火烟!”

张飞用手中丈八蛇矛指向小山背面。

几道灰烟升起,一看便可知火燃生成。

“速速前去!”

曹彬一声令下,关羽几人立刻带领骑兵拉起最快速度。

村庄前,整支队伍沉默而立。

好无生气的村庄,处处残垣断壁。

火焰已经过了最初的肆虐,在村庄各处有一跳无一跳做着最后的燃烧。

咔嚓!

村口一处房屋的主梁在火势中坚持不住倒塌。

整个房屋坍塌,顿时激起一片烟尘。

“先搜索,看有没有存活之人。”曹彬翻身下马,拎着钢戟率先冲向村庄。

关羽张飞赵云跟随。

曹操则细心留下,吩咐一些士卒照看战马。

“他娘的狗匈奴!”冲入到村庄中的张飞,看到沿途横七竖八躺着各个年轻的尸体。

气到整个人快要爆炸。

关羽、赵云脸色铁青一片。

随行的乡勇们表情愤怒至极。

曹彬带领一行人一番探查。

几百人的村庄无一人存活。

但尸体之中却没有年轻女子。

如此情况所有人都知道发生什么。

悲愤之情充斥每一个人心间。

让他们杀意飙升。

曹彬来到村中的空地上,看向大树下的碾盘上一滩血迹。

走近一看,一个周岁大小的娃娃被开膛破肚。

满脸惊恐,死不瞑目。

张飞气到爆炸。

“哇呀呀!”

手中丈八蛇矛乱挥,他用拳擂胸仰天怒吼:

“俺老张要杀了你们!”

“屠光你们那些狗杂种!”

“不杀尽天下胡虏,誓不罢休!!”

关羽赵云和四周的乡勇们众志成城。

眼前的场景,他们再也不想看见!

南匈奴做下的仇恨,他们要用手中的武器,全部还回去!

而且,还要百倍千倍还回去!

曹彬吩咐张飞安葬磨盘上的孩子。

他在脑海之中打开系统。

消耗能臣值兑换【追踪】技能。

在村庄之中分析各项信息,环着村庄收集踪迹。

“劫掠这个村庄的南匈奴骑兵天亮才离开。”

曹彬吩咐道:

“大概有千骑数量。”

“他们必是被匈奴大军派出清扫村庄,劫掠军粮的小队。”

“向东北方向沿途进攻其他村庄。”

“我等兵分两路,立刻围去!”

“务必全歼!”

“诺!!”几人高声应答。

在曹彬的军令下,曹操、张飞、赵云一队,带领一千五百骑兵,与本队分开行进。

两支骑兵迅速立刻村庄,朝东北方向行去。

……

某处村庄内,南匈奴骑兵大肆抄略。

他们按照军令,见到汉人便杀。

除了年轻女子之外一律不留。

整个村庄中各种惨烈的叫声此起彼伏。

汉人男子尽力抵挡,但却架不住胡人数量多。

几百人的村庄,青壮才不到两百人。

还没有趁手的武器,根本无法对抗上千人的南匈奴。

“全部杀光!”南匈奴统领高吼。

“然后燃起篝火,煮他们的牛吃!”

“再睡他们的女人!”

“哈哈哈!”

放肆淫邪的笑声在村庄之中回荡。

夹杂在痛苦的喊声以及愤怒的抵抗声中,更加凸显刺耳。

轰隆隆!

突然,大地颤抖。

南匈奴首领眉头一皱。

“我部被分到这个方向劫掠,其他部不知道吗?”

“怎还会派骑兵前来?”

“等等!”

他突然想到一个可能,汉人骑兵!!

最新小说: 大汉 十国帝王 大唐绿帽王 明王首辅 绝世极品兵王 最强特种兵之战狼 大宋奸臣 绝对荣誉 革宋 崇祯十七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