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晨快递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教曹操做能臣,创治世 > 第42章 王允蹇硕辗转寻曹彬,常山十三县皆平!

第42章 王允蹇硕辗转寻曹彬,常山十三县皆平!(1 / 1)

“将军大人,救救我们子龙!”

村口村民跪拜下去,诉说赵云奋战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的事迹。

村民害怕赵云油尽灯枯,被阎王收走性命。

“乡亲们放心!”

曹彬一把扛起晕厥赵云,“如此保卫乡里的英雄,我必救之!”

四周感激的话语不绝于耳。

曹彬在脑海里打开系统,一个属性面板弹出。

【赵云(初出茅庐)】

【武力:92】

【统帅:86】

【智力:72】

【内政:60】

【魅力:80】

【特殊技能:未开启】

关闭之后,他打开系统商城。

消耗能臣点兑换些许白糖和精盐。

让村民们拿来开水,按照精确的比例兑制。

随后亲手喂给昏迷中的赵云。

“咕噜……咕噜……”

深度昏迷过去的赵云,仿佛沙漠之中快要渴死之人找到甘泉,连连下咽,如获甘露。

村口处的村民们顿时大喜。

“你们安置好子龙。”曹彬把赵云递去。

“这种水每隔一个时辰,给他喂上一些。”

“然后让他睡足,之后便会自然醒来。”

村民们感激称谢。

“大哥!”关羽大步前来禀报道:“黄巾俘虏已经甄别完毕。”

“请大哥指示!”

“该放的放,该杀的杀!”曹彬冰冷的声音在村口处响起。

仿佛利刃一般,让村民们心底一颤。

不愧是带领幽州精骑的武将,气势过于震人!

村民们在惊讶和震撼之余,又心生担忧。

自古以来,官兵多有入村索粮之事。

他们害怕骑兵冲入村庄之中搜刮物资以做军粮。

曹彬敏锐发现村民们的表情变化。

他朗声开口道:“乡亲们放心!”

“我们是百姓子弟兵!”

“治军有律,严格约束!”

“绝对不拿百姓一米一粟!”

坚定的话语顿时让村民安心。

人群中的老人赞道:“俺活了一辈子,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武将,这样的官兵!”

百姓们纷纷称赞。

村口外,关羽张飞带兵砍杀黄巾骨干。

惨烈的场景顿时震惊被裹挟和流民和本地村民。

该仁的时候仁,该狠的时候狠。

曹彬以及手下将士的做法,让赵家庄的村民们更加钦佩!

如果官兵都是这般模样,那天下会是何等模样?!

曹彬获取曹操审讯的消息。

此股黄巾之前分兵,有队伍袭扰常山其他县城。

“孟德,你留在赵家庄。”

曹彬把他拽到一旁吩咐道:

“等待对方苏醒,把之前锻造的那柄长枪送于对方。”

“常山各村有难,我等不能见死不救。”

“我三人带兵快速扫荡常山境内作乱的黄巾。”

一番安排之后,他立刻带领骑兵飞驰而去。

曹操望着远去的背影感慨:“世间若无曹孟义,不知多少百姓死于贼寇之手。”

“不知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

幽州蓟城。

侍御史王允和宦官蹇硕带着皇帝刘宏的圣旨快马加鞭抵达。

但在刘焉诉说下得知,曹彬带领骑兵一路向南,前往洛阳。

仔细询问蓟城之战的情况,王允蹇硕两人赞叹万分。

他们还暗中派出人手,在蓟城坊间打探。

千骑破几万黄巾的传说,流传于蓟城的每一个角落。

所有蓟城人满面兴奋诉说当时的情况,好似身临其境。

更有神将曹彬临阵斩将、神仙情侣,桃园三结义等各种传言,让王允蹇硕两人惊到瞪眼。

他们感觉听的不是曹彬的事迹,而是酒楼里说书先生新近编造出来的夸张故事!

虽然极为夸张,但他们却不得不信!

阵斩的贼将首集,还挂在城门楼上!

风干的头颅上依旧保持着锋利的切口,震人眼球!

在刘焉给出曹彬的行踪之后,两人不敢有任何耽搁。

立刻带领手下直追而去。

……

常山郡城。

王允蹇硕两人被郡守告知,曹彬带兵大破常山黄巾。

被贼兵袭扰的十三县城皆平!

境内再无黄巾之影!

王允蹇硕两人更加惊讶。

曹彬又拿一件大功!

对方平定黄巾的速度,比他们疯狂赶路的速度还快!

得知真定县赵家庄地点的两人,再次快速赶去。

尽管从洛阳之中出发后就没有停歇,但两人却极为激动。

他们想要尽快见到,那个被涿郡太守、幽州刺史、常山太守称赞有加的年轻人,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

赵家庄。

睡了一天两夜的赵云终于苏醒过来。

疯狂吃饭的他,竭尽全力补充体能。

院落之中,曹操看着狂吃的赵云暗中赞叹:

又是一员虎将也!

就凭饭量便能够看出绝非常人!

一个人能吃十个青壮的饭!

拥有这样饭量的人,力量上同样巨大!

终于吃饱的赵云询问曹操各种事情。

他把心底的疑问全盘问出。

曹操一一解答。

“什么?”赵云噌的一声站起。

“你们不是幽州官兵?”

“而是曹孟义临时募集而来的乡勇?”

“这……”

赵云盯着院落中的曹操猛看。

想要从对方的表情上看出破绽。

但却发现对方微笑着两手一摊。

“子龙兄弟,跟你再说一遍,我们真的是乡勇。”

曹操满脸苦笑,但语气之中却带着极致的骄傲。

最新小说: 大汉 十国帝王 大唐绿帽王 明王首辅 绝世极品兵王 最强特种兵之战狼 大宋奸臣 绝对荣誉 革宋 崇祯十七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