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婉偷眼打量眼前这个少年,与房东许婶有七八分神似,但与姐姐倒不太相像。他长得浓眉大眼、五官端正,唇上有浅淡的绒毛,尤其是那双眼睛宛如黑夜中的星辰,灵活而明亮,还透出一丝久居市井的狡黠。
“姐姐,菊花豆腐做好了吗?”灵儿闻着香味来到厨房。
“好了。”肖玉婉赶忙收回目光,盛出一碗,撒上些香菜、葱末。
灵儿看见许向晨也不生分,甜甜一笑,“大哥哥,早。”坐下自顾吃起来。
“早。”许向晨弯着眼角看着这个粉雕玉琢的小人儿。
“她是我妹妹,宁儿。”肖玉婉又盛出一碗递给许向晨,“你也尝尝。”
豆腐在碗中丝丝分明,入口顺滑可口,配上佐料,齿颊留香。许向晨一口气喝完,“真神了,我原以为娘做的辣酱烧豆腐就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没想到……”
“可不,我姐的手艺连府上的陶大厨都说好呢!”宁儿在一边无不自豪地插嘴。
许向晨听了不由得又向肖玉婉看去。清晨的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正洒在她身上,她的脸好像也在发光。许向晨不由喉头一紧,猛甩了两下头,心里暗骂自己:你今天是怎么了?眼睛像长了钉子似的,看见人家姑娘就拔不出来,真是没出息!以前和市集上的英子、秀儿没少打闹,也没有这样过啊。
“我想去市集上看看,不知怎么走?”肖玉婉有些诧异地看着正暗自较劲的许向晨问。
“哦,你想去市集啊!正好我也要去,我带你去。”许向晨边说边收拾碗筷。
“我也要去。”宁儿见可以去市集玩,哪肯放过机会。
“好!”肖玉婉回屋同娘亲交代了一下,便领着妹妹同许向晨一道去了市集。
虽说如今的上京城外异族环伺,但上京城内的市集仍一片祥和。
市集在上京城西,靠近城门。街道两侧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有卖布匹的、吃什的、首饰挂件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城门处走进两个大汉,均身型魁梧,在人群中颇为醒目。
其中一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少主,这上京城果然比我们那儿热闹太多了!这些中原的娘们儿真够俊的。”说着嘿嘿笑着。
身边的另一名汉子比起他来沉稳许多。他身着一件月白色长袍,健硕的肌肉线条在衣服下若隐若现,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此人二十二岁上下年纪,却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达哲,你收敛些。别忘了,我们来是干什么的。”
青年嘴上这么说,眼睛却也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心里暗想“难怪父汗要争夺中原,原来如此富足。”他正是挥州蒙古部落大汗的次子叶赫·觉昌安。
“姐姐,我要吃糖葫芦。”宁儿被姐姐搀着来到市集,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声嚷嚷。
肖玉婉对周遭的一切也很感兴趣。以往她很少有机会出府,更别谈来市集了。
“宁儿,你刚吃完早饭。”等下次来,姐姐再给你买。
宁儿抱着娃娃,不高兴地嘟起了小嘴。
许向晨走在前面,一路跟周边摊贩打着招呼。还时不时与摊上年龄相仿的姑娘调笑两句,甚是熟络。
听到姐妹俩的对话,许向晨走过去买了一串糖葫芦递给宁儿。“吃吧,宁儿。算是大哥哥的见面礼。”
宁儿随即又高兴起来,一路蹦蹦跳跳。
肖玉婉无奈地摇摇头。
“智纯师叔、慧能师兄,今天来得挺早。我师父最近可好?”许向晨看见姐姐摊儿上站着两个僧人,便迎了上去。
“智善师伯云游去了。”年轻的僧人答道。
几人热络地攀谈着……
肖玉婉的目光被一个卖平安结的摊子吸引,她心中一动,不由停住脚步,拿出坠着玉碗的丝线递给摊主:“老板,请您看看这丝线是做什么用的?”
“呦,姑娘,你这丝线可有些年头了。这种材质的丝线是十多年前的样式了,早就没有了。你看看这儿有许多新样式可有你喜欢的?”老板不失时机地兜售。
肖玉婉正与老板交谈,宁儿忽然挣脱了她的手。
宁儿发现娃娃的鞋掉了,赶忙回头去捡。就在此时一辆马车由东向西疾驰而来。宁儿的突然出现,让马夫大吃一惊,急忙勒住缰绳,然而已经来不及了。周围的人见状一阵惊呼。
肖玉婉听到惊呼回过身来,只见有道白影一晃,马车已从眼前驶过。车轮在地上划出长长的印记,滑出两米开外才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