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毛女士一看到干菜和辣萝卜条眼睛就亮了, 但这只是因为这两样东西上闪着一种名为“幼年记忆”的光环。如果它们味道不好,等到幼年记忆光环破碎,毛女士肯定也就把这两种吃食放在一边了。
反正儿子还小,这东西又不是由她真正的儿媳妇孝敬的,抛在一边也不会觉得可惜。
但边静玉做事稳妥,怎么会把不好吃的东西寄过来呢?这些干菜和辣萝卜都是毛春妹做的。毛春妹爱干净,干活也利索。所以她做的干菜和辣萝卜也是干干净净的,不像有些人家里,不是菜没有洗干净, 就是晒的时候沾上了地上的灰。而且毛春妹的手艺是真的好啊, 她腌的辣萝卜十分香脆入味!
最重要的是,毛春妹和毛安妮是同一个村子里走出来的人。不同村的女人们在辣萝卜的做法上会出现些许的差异。毛春妹做出来的就是毛安妮记忆里最正宗的那个味道。毛安妮等不及吃晚饭了,直接用筷子夹了一根放入口中。一秒钟后, 她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 说:“对对对!就是这个味道!”
本想吃一口解馋, 结果吃了一口后就停不下来了。
干菜被送去了厨房,晚上他们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干菜五花肉。干菜中和了肉的油腻,毛安妮硬是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沈承安在国外生活了好些年,饮食上多少受了一些影响,不过他也对一道用熏鸡做的菜赞不绝口。他们和沈怡商量了下,最终决定留下熏鸡和熏鸭, 把熏猪腿给沈老爷子送去。
没过两天, 沈承安就接到了沈老爷子的电话, 问他那熏猪腿是哪里弄的, 能不能再弄一点。
“爸,那么大一只猪腿还不够你吃的?”沈承安问。
沈老爷子笑着说:“哪里是我自己吃啊,我想再弄点给你那些叔叔伯伯们尝尝。”
沈家人丁不旺,沈老爷子口中的叔叔伯伯们自然不是沈家人,而是指他的好友们。其中有几位真称得上是位高权重。只要了解过建国前那段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建国后的高官里有好多原本都是泥腿子出身。饮食习惯这东西大都在幼年养成,并不是那么好改的,他们就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反正都是好朋友,私底下谁不知道谁呢,过年送只猪腿才是真的实在啊!
这年头,城市人要没有一点门路,真不好买到肉。因为买肉是需要票的,而票是按照人头发的。反倒是农村里的人,因为政策渐渐放宽了,私底下都能养一些鸡鸭,胆子大点完全可以养头猪,自己吃的也有了,还能悄悄地不用票地卖出去一些。当然,沈家人肯定是有门路能弄到肉的,但是沈老爷子不就是觉得边家寄来的熏猪腿吃着好么!他就想着,要是熏猪腿还有,今年的礼单上就加上这个。
沈承安也不敷衍,照实说了,道:“那我帮您问问宝宝吧,您能有这口吃的,完全就是沾了宝宝的光了。他交了个笔友,当心肝宝贝一样地护着,之前给那笔友寄了好多东西去,猪腿是那边寄来的。”
“可见那边也是实在人了……”沈老爷子真心实意地赞了一句,“那你就叫冠英去问问吧,如果那边还有,咱也不白辛苦人家,该给的钱都给了。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谁家不是一堆的事儿呢,都忙着。”
沈承安应下这话,回头就给沈怡布置了任务。
因为时间紧迫,写信肯定来不及了,沈怡就往学校里打了电话。其实这会儿已经放寒假了,好在学校里有值班的人,赶紧把边校长找来。边校长对于沈怡这人自然有耳闻,知道他是边静玉的笔友,而且家境应该不错。沈怡肯定是来找边静玉的,边校长溜达着去了裁缝店,叫边静玉赶紧去接电话。
这一来二去的就耗费了小半天,夫夫俩想接个头真是不容易啊。
沈怡把沈老爷子的事情说了,道:“猪腿难弄得很,要是你们觉得麻烦,那这件事就算了,我等会儿就把我家的老爷子打发了。”要是不麻烦,那么这件事对于边家来说,就是一个能赚点小钱的机会。
“你放心,我们这镇子下面有几百上千个村子,肯定有不少人养猪,几只猪腿还凑不齐?”边静玉淡定地说,“都要熏制的,是不是?除了熏猪腿,熏鸡熏鸭还要吗?”送上门来的生意,不做白不做。
年前正是杀猪的高峰期,熏制又是他们这儿用来保存猪肉的传统做法,所以熏猪腿不太难买。当然,也不会很轻松就买到了,边家少不得要费些人情、往各个村子里跑跑腿什么的,倒也有些累人。
沈怡在心里算了算,说:“猪腿……你先弄个二十只。熏鸡熏鸭翻倍。对了,干菜和辣萝卜也再弄一点好了,我妈妈爱吃。”一罐辣萝卜的分量不少,毛安妮一日三顿都离不了它,两天就吃完了一罐。
“行!”边静玉应得干脆。
两个人同时安静了一会儿,安静得好像能通过电话线捕捉到对方的呼吸声。
边静玉忽然问:“你呢?”
“我什么?”沈怡被问得有些莫名其妙。
边静玉轻轻地笑了起来,好像在嘲笑沈怡问了个傻问题,说:“你有什么想吃的吗?”说着,他就开始报宝坪镇这边比较好吃的东西了。他们这儿确实贫穷,但山里有很多东西是大城市里的人吃不到的,比如说用最新鲜的山楂做的蜜糖山楂。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蜜糖山楂费糖,其实家里做得也不多,但味道确实不错。哦,他们这边还盛产板栗和小核桃。如果沈怡喜欢吃,那边静玉就给沈怡寄过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