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城,国军第S军的军部里,军长林竣正坐在办公桌前,一字一句地看着一份文件,手上的红蓝铅笔还不时地在文件上修改着什么。他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似乎只是在做一件日常的工作,不过,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在他的眼睛里透着一股凄凉之色。
他手里的这份文件,标题是“关于第S军停止抵抗,接受皇军改编的协定”。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两个多月前,日军大举南下,长沙城迅速沦陷,随后,四个师团的日军包围了衡阳城,衡阳会战就此展开。
林竣在战前刚刚被提拔为S军的军长,奉命率全军17000名官兵守卫衡阳城。接到任务时,他苦笑一声,相信自己必定是要死在这座城市里了。在以往的战事中,国军据守城市鲜有成功的例子,守军或者是在日军的强大压力之下弃城而逃,或者就是与城共亡。林竣没有想过前一种可能性,而是做好了后一种准备。
虽然有了必死的决心,但林竣对于战事的准备丝毫也没有松懈。早在日军发起战事之前,他就已经对衡阳周围的工事进行了反复的加固。要说起来,这还与罗毅有关。罗毅曾经提醒过他,日军肯定还会在湖南发动大的战事,而且极有可能会一直波及到湘南,现在看来,罗毅的预言是完全得到印证了。
衡阳城的工事修筑,得到了中央大学土木工程专家闵教授的指导,他也是由罗毅推荐来的。不仅如此,罗毅还赞助了大批守城物资,弥补了林竣在物资上的短缺。
最早到达衡阳近郊的是日军第68师团,师团长堤三树男向第11军的军长横山勇夸下海口,扬言只要三天时间就能够拿下衡阳。谁曾想到,战斗一打起来,堤三树男就感到不妙了,衡阳周围的工事修筑得十分科学,可谓滴水不漏,而守军的战斗意志也非常顽强,哪怕阵地上只剩下一个人,也会血战到底,让进攻的一方付出惨重的代价。
日军动用了飞机、坦克、重炮等装备,最后甚至不惜使用了毒气,但仅仅是衡阳外围的战斗,就打了十几天时间。68师团足足打残了两个联队,最后才在其他师团的配合下,逼到了衡阳城下。随后,其他几个师团全都赶到了,前后共有7万余日军合围一座由1.7万名国军守卫的城池,一口气打了40天,日军伤亡已经超过了2万人,而城池仍然在中国守军的手里。
这算是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以来打得最憋屈的一仗了,以众欺寡,最终自身的伤亡甚至超过了守军的总人数,而城市居然还没有攻下来。日本军政两界的目光都被这座小小的城市牵动了,那些反对开展“一号作战”行动的人士,开始大力攻击日本军部和内阁,认为他们不应当盲目地发起这样一场战役,军部和内阁的高层都面临着下台的威胁。
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除了衡阳守军的顽强之外,还与日军自身战斗力的下降有关。抗战已经进行了七年,日本的国力已经耗尽,战前精心训练出来的精锐部队也折损殆尽。现在在战场上作战的士兵,基本上都是新兵,有些甚至是不满16岁的孩子以及50出头的老人,这样的部队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突击营在日军后方的活动,也间接地帮助了衡阳的战事。在日军准备一鼓作气拿下衡阳城的时候,后方的物资和增援的兵员都无法接济上来,这无异于釜底抽薪,让横山勇干着急而无可奈何。
日军在衡阳城下陷入了困境,但衡阳城里的国军却更加困难。林竣在战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囤积了一批物资,使他能够支撑得起战争初期的消耗。但经过40天的激战,囤积的物资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尤其是弹药和治伤用的药品,更是出现了严重的短缺。长时间的战斗,给第S军带来了重大的伤亡,4000余名将士付出了生命,伤员更是高达8000人之多,现在还能够拿枪守城的人,只剩下区区4000多人了,而即使是这4000多人,也是疲劳到了极点,完全是凭着最后的一点精神在支撑着。
林竣现在体会到了一年前蔡荣基的处境,一座孤城,周围是几倍于己的敌军,再外围则是遥不可及的援军,他向王中将和薛长官分别发去了无数封求援的电报,每一次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让他固守待援。
“军座,我们已经撑不下去了。”参谋长邱溥泉不止一次地提醒他。
“撑不住也得撑,什么时候把人拼光了,什么时候算完。”林竣无奈地回答道。
“可是,再这样撑下去,军心恐怕就不稳了。”
“什么意思?”林竣扭头看着邱溥泉。
邱溥泉道:“昨天我去A师的阵地看过了,伤员的情况非常糟糕,药品不足,有些伤员就因为缺药而死掉了。士兵们的情绪很低落,不知道这场守城战要打到什么时候。有些军官也放出话来,说不愿意再打了。”
“怎么会这样?”
“唉,军座,咱们能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你想想看,咱们军原来的老底子是莫汝群的那个暂D师,经过这两年的训练,好不容易才有了点样子。现在鬼子把我们围得像个铁桶似的,援军又迟迟不到,难免大家会有想法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