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虽然这凯尔文算是“大英帝国派来的人”。
但是他却并非是一个英国人,而是一个巴伐利亚人。
原本是为大英帝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来自于德意志地区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的阿尔伯特亲王效力的。
这就意味着要深入调查此事,仅仅有大英帝国的帮助都是不够的,还必须同这个名称冗长拗口的南德意志邦国打交道。
而众所周知,作为北德意志地区带头大哥的普鲁士和南德意志诸邦从来都不是一路!
“这可怎么查啊......”
就在威廉摄政王下令的下一秒,在场所有人的脑海中都划过了这样的一句腹诽,不过好在这事儿就算查。
肯定也不可能只是太子宫方面进行调查,到时候一定是要拖上许多其它的官僚机构一起来,至少而言,能有不少垫背的就是了。
可是这并没有让事情变得更加容易起来,因为整个事情的始作俑者,那个叫做凯尔文的侍卫,死了。
是的,被俾斯麦那一计“重拳出击”打死的。至于是被击中当时便已经毙命,还是倒地之时后脑着地而死这种事儿没人说得清楚。
大抵也不会有人关心,总之,等到侍卫们冲入房间里的时候,这个叫凯尔文的家伙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
于是乎这事儿就成了字面意义上的“死无对证”,更让整件事情变得愈发可疑了起来......
所以也就无怪乎威廉摄政王召见俾斯麦的时候心下狐疑。
不过凭着六十年来的贵族修养,等到俾斯麦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还是非常得体的控制住了自己情绪。
只是短暂的沉默片刻之后,威廉摄政王还是向俾斯麦表达了感谢。
“感谢您救了我孙儿的命”
威廉摄政王谨慎措辞道。
“如果不是您及时出手的话,我的孙儿恐怕就会遭遇不测了!”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摄政王殿下!”
俾斯麦的回答颇有些谨小慎微,作为一个人精一般的人物,他早在威廉摄政王开口之前,就已经察觉到了对方对自己的戒备。
确实没有道理不戒备的,毕竟就在十一年前,俾斯麦还试图通过摄政王的内人给他吹枕边风叫他放弃王位继承权呢!
现在这位前政敌突然帮了自己一个天大的忙,换成谁,是不是也要警惕一番?
正因为察觉到了这一点,俾斯麦丝毫不敢露出半点“有功之臣”的姿态,而是非常谦逊的放低自己,因为他清楚越是自己这种身份,在这种时候越是要低调。
果不其然,威廉摄政王对于俾斯麦的姿态颇为满意。
另一方面,从情理上和威廉摄政王掌握的情况来推断,俾斯麦同此事之间大约也不会有什么关系。
而从俾斯麦一进门时候开始的表现看,他也的确并不像是一个内心有鬼的人,因为他的眼神中也时不时的流露出一丝迷茫的神色。
这样一来,威廉摄政王对俾斯麦的戒心便放下了大半,他扬扬手,对俾斯麦发问道。
“您对今天的这件事有什么想法吗?”
俾斯麦偷眼望一眼威廉摄政王,发现威廉摄政王也正盯着自己。
算起来,自打面前的这位威廉重返德国并且逐渐掌握权柄之后,他俾斯麦的职位便离柏林越来越远了。
稍有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来,威廉摄政王就算没有把对自己的反感写在脸上,却也想把这位政敌放得远远的。
算下来自己外放这几年,这位现在的摄政王同自己见面的次数怕是一只手就能数过来,他俾斯麦心里在想什么,这位摄政王未必清楚。
只是俾斯麦心里想什么威廉摄政王不清楚,威廉摄政王心里想什么俾斯麦却是门清的。
19世纪中叶的德意志地区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大杂烩,如果想通过了解一个地方来窥探整个欧洲的成就和问题,那么德意志地区绝对是一个理想的范本。
而普鲁士王国则可堪是德意志的缩影,在这里,各种政治力量鱼龙混杂,彼此难分,更有各色人等反复横跳,更让局面变得混乱,究竟万变不离其宗,大约便是作为一个王国。
普鲁士国内的保王党自然是少不了的,也总有不少力量希望干脆推翻王室。
而至于究竟怎么个推翻法,大约也可以分作三条道路,有主张议会斗争的,有主张武装起义推翻暴君的,更有一派深得张献忠真传。
把霍亨索伦王室杀绝户了,不就推翻王室了吗?!
这事儿听着就不太靠谱,实际上可操作性也有限,但是信这个的却也为数不少。
如果说威廉摄政王对于议会斗争派嗤之以鼻,对武装起义派严防死守,那么对这一派人物就只有斩草除根一个态度了,而今天这事儿,横看竖看也和这派人物脱不开干系!
于是乎俾斯麦言辞恳切道。
“此事定是国内乱党所为,说不得还有境外势力指示,如不能施以雷霆手段,日后必定贻害无穷!”
话音未落,俾斯麦便在威廉摄政王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吾道不孤”的欣慰。
(求鲜花,收藏,月票,打赏,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