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被朱允熥气的够呛。
拍案而起,要来揍逆孙。
一直侍立在一旁,如同石柱子般沉默的纪纲,刷地一步跃到朱允熥身前。
桀骜的目光死死盯着朱元璋。
手,已按在刀上。
刚才一直低着头,似乎在研究地砖的汪直,此时也不着痕迹来到朱允熥身侧。
狡黠的目光,注视着暴怒中的朱皇帝。
朱元璋戎马一身,什么场面没有见过,暴怒之下杀气迫人。
此时却被两人的掎角之势慑住。
没再上前一步。
“逆孙,长本事了!”
朱元璋动手不成,指着朱允熥鼻子大骂:“老子治天下的时候,你还不知在哪旮旯里呢!”
朱允熥是洪武十一年出生,洪武元年的时候连小蝌蚪都不是。
朱允熥也不生气,摆摆手,让纪纲和汪直退下。
笑着上前道:“孙儿说皇爷爷治天下一窍不通,看来皇爷爷是不服气?”
朱元璋梗着脖子骂道:“服个屁!”
“你个瓜娃子,也配评说皇帝?”
朱允熥看着炸毛的朱元璋,神情从容淡定。
老朱的反应都在他预料之中。
“孙儿今天,偏要把皇爷爷说服!”
“就说这‘凤阳秋税’一事,皇爷爷可知道,凤阳百姓缴不起秋税的真正原因?”
朱允熥用手点指御案上的那份凤阳府奏章。
提到国事,朱元璋怒气稍敛,注意力转移到朱允熥提的问题之上。
凤阳百姓交不起税的原因?
“呵呵。”
朱元璋讥笑两声。
他觉得朱允熥是少见多怪。
把常识性问题当宝,来考校他。
冷声答道:“老百姓缴不起税,无外乎收成不好;或者当地存在贪污,那些贪官把要缴纳朝廷的稻米给贪了!”
“所以在凤阳这件事上,咱先免了凤阳百姓今年的秋税;然后让吏部尚书詹徽亲自下去查,查出谁贪污,立刻革职查办!”
说到贪官,朱元璋顿时咬牙切齿。
他平生最恨贪腐!
朱允熥不置可否,淡声道:“收成不好或有可能,贪污也许存在,但这两点都不是凤阳缴不起秋税的真正原因。”
“嗯?”
朱元璋听朱允熥话里有话,皱眉道:“你知道凤阳的情况?”
事关“凤阳秋税”背后可能存在的内幕,朱元璋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过来。
他现在似乎忘记自己的处境。
对朱允熥的敌意也淡了许多。
朱允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皇爷爷有没有听过一首歌谣?它的名字叫《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
朱元璋想了片刻,摇头:“没有听过。”
朱允熥笑了:“那孙儿为皇爷爷吟诵一遍。”
说着,朱允熥故意缓缓的,声情并茂地吟诵出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一首歌谣诵完,华盖殿中陷入沉默。
凤阳本是好地方。
出了朱皇帝,十年有九年荒?
朱元璋听出味来了。
这歌谣是在说他啊。
“这他妈谁写的,透着一股对咱的怨气。”
朱元璋压着怒气,问道。
朱允熥轻笑一声,答道:“皇爷爷,这首歌谣在凤阳当地广为流传,百姓们人人传唱。”
“至于是谁写的,孙儿就不知了。”
朱元璋闻言,既生气,又不解:“咱对凤阳百姓向来不错,几乎年年免赋税,为何他们如此传唱咱?”
“为何?”
朱允熥笑了,直接挑明:“皇爷爷,老百姓传唱这首歌谣,分明是在怨恨你啊!”
“怨恨咱?”
朱元璋声音拔高,有些生气:“咱领兵起义,推翻了蒙元的残暴统治,让大伙都有地种,有饭吃。到头来,百姓们反倒怨咱?”
“这到哪说理去?”
朱允熥顺着朱元璋的话,说道:“对啊,蒙元残暴,皇爷爷起兵打天下,让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为何凤阳的百姓,还要怨恨皇爷爷呢?”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朱元璋没有被点醒,但被问懵逼了!
是啊,咱打天下,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为啥老家的百姓,要怨恨咱?
“是勋贵!”
朱允熥没有卖关子,直接给出答案。
“当年跟随皇爷爷在凤阳起兵的人,现在都成了功臣。”
“皇爷爷为了嘉奖他们,封公封侯,并且免除他们的一应赋税。而他们回到家乡后,仗着战功和特权,大肆敛财,欺压百姓。”
“因为勋贵不需缴纳田税,他们便以各种理由侵吞百姓良田。哄骗也好,强买也罢,总之用各种手段逼着百姓放弃土地,成为佃农为他们种地。”
“佃农忙碌一年下来,也只能从勋贵老爷手中讨一点米粮,勉强饿不死。”
“不,还是有不少百姓饿死了!”
“皇爷爷,‘十年倒有九年荒’的‘荒’,不是地荒,而是饥荒啊!”
“饥荒怎么可能没有人饿死?”
“而朝廷这边要收税,凤阳的百姓几乎全都没有田地,勋贵们又不需要缴纳田税,朝廷又怎么可能收到税呢?”
朱允熥看着朱元璋的眼睛,认真问道:“皇爷爷,凤阳的勋贵都是你封的,给了他们特权,却不管束他们,任由这些人鱼肉乡里。”
“你说凤阳百姓不怨你,怨谁?”
朱元璋完全傻了:“竟然是这样?”
凤阳年年交不上税,百姓“收成不好”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勋贵不法,大肆兼并土地,鱼肉百姓!
最后,还让他这个皇帝来背锅!
朱元璋眼中立刻涌出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