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任务:处理凤阳府秋税案;并改善秋税征收方式,由征收实物改为征银。”
“完成任务,奖励:土豆一万石;特种钞纸压制技术;五万魏武卒!”
“是否接受任务?”
“接受任务!”
朱允熥心中默念。
如此逆天的奖励,必须接受。
土豆,四个月可熟,产量高;而且能做主食,又能做菜,饱腹感足。
有此作物,大明百姓从此可不惧饥荒!
钞纸压制技术,朱允熥不清楚,但应该可以用在大明宝钞的改进上。
五万魏武卒!
这项奖励,让朱允熥的呼吸都有些急促。
魏武卒,吴起在魏国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
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参与大战共七十二场,其中六十四长大获全胜。
剩下八场,不分胜负。
从无败绩!
而且在阴晋之战中,以五万魏武卒,战车百辆,骑兵三千,击破秦军五十万众!
魏武卒一战名动天下,成为当时最为精锐和彪悍的军队!
如此善战之兵,如果朱允熥拥有,就算囚禁朱元璋的事情败露,他也可以在应天府割据称王。
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叮,宿主接受秋税任务,请在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以前完成。”
大明朝夏秋两税,明文规定:夏税无过八月;秋粮无过次年二月。
也就是说,今年的秋税,必须在明年二月前征收完成。
系统的任务时限,也是根据现实设定。
现在是九月,距离明年二月只有五个月时间。
要在五个月内,处理凤阳府秋税案;还要改进全国的秋税征收方式,由征收稻米等实物,改为征银,任务艰巨!
现在就干。
以凤阳府秋税案,作为打击土地兼并和改进田税征收方式的突破口!
“皇爷爷,凤阳府的案子,孙儿现在就办给你看。”
朱允熥看着已经有些困乏的朱元璋,故意说道:“只是现在夜色已深,要不孙儿让人服侍你去偏殿休息,等案子解决了,你看结果就行?”
他知道,以老朱的性子,绝不可能由着别人处理国家大事,而自个儿去休息。
不然,也不会废掉宰相制。
果然,朱元璋困意没有了,眼睛一瞪:“你个娃子都能熬的住,咱有啥不行的?”
“你现在就办凤阳案,让皇爷爷看看,娃子有多大能耐!”
朱允熥淡淡一笑:“那成。”
“请皇爷爷起身,孙儿想再写几道圣旨。”
朱允熥绕着朱元璋转了半圈,歉意道:“这次要写的圣旨比较多,所以还是坐下写舒服。”
啥?
朱元璋瞪大眼睛看着朱允熥,一时竟无话可说。
怎么会有这样的逆孙!
人,怎么可以如此厚颜无耻?
不仅伪造圣旨,还要伪造多份;还要自己一个老人家,给他让座位!
窃夺咱的皇权,还觊觎咱的位置?
卧槽!
朱元璋此刻,只觉得有一万头草泥马,从心尖上踏过。
“皇爷爷,你要是累了起不来,孙儿让人把你抬走,这儿再添把椅子就是了。孙儿还要加班写圣旨,您老不要占着位置啊。”
朱允熥见朱元璋不动弹,催促道。
“谁起不来!”
朱元璋怒冲冲地站起身,把椅子一推:“来来来,你坐!皇爷爷就在一边看着,看你能坐稳当不?”
这话,就有意思了。
明面上是说椅子,实际上是说江山。
也暗指朱允熥深夜兵谏,囚皇帝于后宫这件事,不稳当,迟早要败露!
朱允熥只微微一笑,稳稳坐下,一语双关道:“皇爷爷这么大年纪都能坐稳当,孙儿怎么会坐不稳?”
祖孙二人言语交锋间,西厂提督汪直已经在御案上摊开一张宣纸,用朱元璋最喜欢的黄田玉九龙镇纸压住。
然后开始磨墨。
“殿下。”
墨研好,汪直取了一支狼毫,恭敬递到朱允熥手上。
朱允熥执笔在手,略想了片刻,随即蘸足墨汁,在宣纸上刷刷写了起来。
第一道圣旨,封嫡皇孙朱允熥为吴王,代天子监国!
第二道圣旨,申饬凤阳知府,不好好治理境内民生,每年请求免税,无能!派监察御史前往凤阳,监督地方清丈土地,清查秋税问题。
第三道圣旨,任张居正为左佥都御史,赐尚方宝剑。前往凤阳,稽查贪污,有先斩后奏之权利!
算上最开始那份取消册封大典的圣旨,朱允熥目前已经伪造四份圣旨。
明日在早朝上全部宣读出来,乐子就大了。
张居正是大才,相信明天就能到位。
朱允熥本想直接擢升张居正为户部尚书,专办大明税赋问题。
他的一条鞭法,计亩征银,放眼整个封建史,都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伟大变革。
但户部尚书是正二品的部堂级高官!
大明律,任用三品以上官员,得经过九卿举荐和廷推,得票高的那个才能任职。
皇帝一般不能干预。
这是老朱定下的规矩,朱允熥暂时不想太高调,去撕破它。
以免引人怀疑。
不过他任命张居正为正四品左佥都御史,又赐尚方剑,其稽查贪腐的权利与部堂高官比,也不差了。
朱元璋在一边看着朱允熥连写三道圣旨。
脸皮不住抽搐。
末了,才评价一句:“倒是像那么回事,给自己封了吴王,又任用亲信去查案……呵呵,皇爷爷这次倒要看看,你能在凤阳搅起什么风浪?”
“可别在明日早朝上,就露馅喽。”
说罢,背着手,自个儿去偏殿休息了。
朱允熥清声道:“恭送皇爷爷。”
随后看了汪直一眼。
汪直会意,躬身退下,跟着朱元璋进入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