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
李善长、徐达、刘伯温三个人看着眼前的殿宇。
内部,正有许多太监的身影来回穿行。
一些家具被搬出去。
还有一些则是从外面送进去。
搬走的,是皇家所用的器具。
送进去的,是一些大臣办公所用的桌案。
以及笔墨直言之类的东西。
“这以后就是内阁?”
“咱以后就在这里当值?”
徐达低声问道。
李善长点头:
“太孙是这么说的。”
“”咱们三个,以后就是内阁辅臣。
刘伯温眼神微动,没有说话。
徐达却是嗤笑一声:
“太孙年纪小,识人到是明。”
他这是再说三人的派系。
李善长,是朝廷上势力最大的淮西党首领。
虽然胡惟庸案让淮西党大受打击。
但依然没人能超过淮西势力。
刘伯温,又是势力第二的浙东党首领。
虽然刘伯温自己不承认。
但他时常维护淮西党之外的势力。
是李善长的政敌。
可以想象,日后的内阁……
这两人的冲突不会少。
而徐达……
虽然出身淮西。
但向来是明哲保身。
朝堂上知名的中间派。
加上功勋卓著。
朱雄英派他当辅臣。
目的很明显。
平时当个吉祥物。
一旦李刘二人针锋相对的时候……
出来做和事佬。
“太孙不地道,把咱放在火上烤……”
徐达心中暗暗叹息。
但没办法。
太孙刚当上监国。
徐达不能不卖面子。
最多,当个半年,咱就辞了这什么辅臣。
咱是个武将。
该上阵打仗!
此时,三人的面前忽然出现了一人。
和气的圆脸满是笑容。
对着三人拱手道:
“想必您三位,就是这内阁的阁老。”
“下官申和,奉太孙监国之命,与三位一同入阁。”
此人正是和珅。
为了避免他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
朱雄英特意让他改名申和。
李善长、刘伯温、徐达看过了和珅带来的手书。
确认监国大印是真的。
这是内阁的第四位辅臣!
李善长疑惑道:
“申大人,您方才所说的阁老是……”
和珅微微一笑,说道:
“便是称呼各位入阁辅臣的敬称。”
“阁老之称,自武周而始。”
“内阁成立之后,外面的人纷纷这么称呼三位。”
“申和不过拾人牙慧而已。”
他一脸神秘兮兮的笑容。
李善长恍然大悟。
随后,眼神隐晦的看向刘伯温和徐达。
两人也是不动声色的点头。
李善长问道:
“老朽年迈昏愦,未曾见过申大人。”
“可否请申大人稍稍为老朽解惑?”
和珅客气的回答道:
“李阁老太客气了。”
“申某之前不过是一介草民而已。”
多的他也没说什么。
因为……没法说。
总不能说在下一等忠襄公,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处大臣,兼领户部、吏部、刑部、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大臣,翰林院掌院,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和珅……
不过不说又不说的好处。
李善长等人会自己脑补的。
李善长沉吟片刻,问道:
“申大人是哪里人士?”
和珅沉吟的时候,李善长和刘伯温都紧张了起来。
李善长盼着,是淮西人。
如此,淮西党多一员虎将。
刘伯温盼着,只要不是淮西就行。
刘伯温不结党。
但也不希望淮西党太强大。
那样不利于朝堂的平衡。
徐达则是一脸无所谓。
和珅考虑了片刻,笑道:
“要说的话,勉强算是辽东人士。”
他是满人,明朝时,当然是辽东人。
这让李善长、刘伯温、徐达都是出乎意料。
辽东,现在还是北元的地盘呢!
和珅觉得说的差不多了。
于是抱拳道:
“三位阁老,下官去这内阁之中看看。”
说完,就走向了文渊阁内。
刚才的交谈之中。
和珅留下了很多蛛丝马迹。
现在应该让李善长他们彼此印证想法了。
等和珅进入文渊阁。
李善长看向了刘伯温:
“伯温,你怎么看?”
刘伯温摇头道:
“嗯……看不透。”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这是太孙藏了很久的心腹啊。”
李善长赞同的点头。
徐达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道:
“太孙的心腹?”
“太孙才六岁,能有什么心腹?”
“你们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刘伯温说道:
“魏国公,光是阁老的称呼,就说明很多事了。”
“阁老之称,源于武周。”
“是对中书、门下省官长的尊称。”
“大明的内阁,才刚刚成立。”
“和中书、门下省没有任何关系。”
“此人为何能想到阁老之称?”
徐达带兵打仗一辈子,自然不是蠢人:
“阁老的称呼这么贴切,显然不是随便想的。”
“内阁又是今早才组建……”
“他说外面人这么叫,显然是胡说……”
“看来,此人是有意为之啊。”
李善长附和道:
“不错。”
“此人对自己的出身语焉不详。”
“显然没什么出身。”
“唯一的依仗便是太孙。”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刘伯温。
没有出身的人。
就意味着是可以拉拢的人。
一定要让他加入淮西党!
刘伯温心中想法正好相反。
他虽然只在今日早朝中见过朱雄英一次。
时间虽短,但朱雄英的智谋、心机。
让刘伯温极为忌惮!
那个申和,既然是太孙的心腹。
自然不会是什么小角色。
他巴不得推一把。
让申和加入淮西党。
届时……
那淮西党到底是属于淮西人……
还是属于太孙……
就难说了!
徐达看着两人勾心斗角。
嘴角微翘。
相对于来说,和珅的出现对他最有好处。
刘李之争,他是一点不想掺和!
有了申和,咱是不是可以直接向皇上和太孙请辞了?
殿内。
和珅心情极佳的看着太监们搬东西。
“诶,那个别动!”
和珅走了过去,拿起一个琉璃燕盏:
“这东西是我放在这的。”
说完,直接揣到了袖子里。
这么好的宝贝……
出宫找个当铺,至少能换一百两银子!
太监直愣愣的看着和珅。
这怕不是个愣头青!
当今皇上,多恨贪官,谁人不知?
你居然当着这么多太监的面贪墨宫中财物?
此时,估计已经有亲军都尉府的探子上报皇上了。
等死吧你!
太监白了他一眼。
懒得和死人争辩。
转身去拿其他东西去了。
……
大佬别走,后面还有!
小作者满地打滚求数据支持!鲜花评价,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