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不想晚上还睡躺椅,一路疾跑,很快来到野竹林。
挑好竹子,刚闷头砍了几刀。
突然想起出门时,某人反常的举动,公子后知后觉,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阿雯早熟,虽然时不时总是捧脸发呆。
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冒失的孩子。
刚才自己出门,她为何突然表现的那么害怕呢?
公子一番思索。
突然记起了一件往事。
药铺里一个月前,曾经丢过一张五十两银子的银票。
当时公子花钱大手大脚,还以为是他无意间花掉了。
没有在意。
现在看来,或许没有那么简单。
三小只都是他买来的。
那是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头几天。
靠着替几个江湖人处理刀伤,挣得了一点跋山涉水的盘缠。
路过一个比较穷苦的小镇时,他发现此地民不聊生,有人当街卖儿卖女。
卖儿子的,主要就去大户人家。
卖女儿的,主要就去青楼外面。
公子当时路过青楼,本想尝一尝这人间的风月滋味。
看到这一幕,瞬间就没了兴致。
公子动了恻隐之心,主动用身上一半的盘缠,买下了其中两个孩子。
这两个女孩儿就是阿蚩与阿香。
不要问他为什么买!
问就是公子无亲无故。
行走江湖也好,定居京城也罢。
不可能凡事都亲力亲为。
需要下人。
至于阿雯。
她是最后被一个走投无路的男人硬塞给公子的。
起初公子不愿意。
因为两个侍女就够他头疼的了。
而且,公子还觉得阿雯有父有母,即使生活再苦那也有希望,不该走到被卖掉的这一步。
但是,阿雯的父亲很坚决,并且表示如果他不收,就只能卖进青楼了。
本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念头。
公子最后还是拿出三十两银子,无奈的买了。
这就是三小只的来历。
距离与她们刚刚走到一起,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也就是说,在三小只里,有且只有阿雯一个人是有父母在世的。
其他两个被卖的时候身边就只剩下爷爷奶奶了。
父母双亡。
自从离开家乡之后,公子可以说是她们的唯一亲人。
如果出了家贼。
那么她偷钱一定是有必要的,想拿来花,那最起码能看到那人是怎么花出去的。
添新衣?
买零食?
还是买玩具?
小孩儿应该不至于拿去求神拜佛吧!
总得占一条。
阿香和阿蚩都很乖巧,唯独当初阿雯就有些慌乱。
公子开始以为只是性格使然,毕竟阿雯身心早熟,想的也会比其他两个要多。
是自责导致慌乱。
现在看来,其中或许还有他不知道的隐情了。
银票失踪,到底会不会跟阿雯有关系呢?
一直以来,三小只的行为都很干净,并没有太多的心思。
也不见她们收获额外的物品。
公子不敢确定。
其实当初他也是如此,为了不伤三小只的心,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对银票丢失的事情追究到底。
然而就阿雯刚才的举动,摆明了是担心他出去与人拼命。
这就很不对了!
即使他要拼命,那他也得与人有仇才是啊?
最近,跟他有过节的有且只有那个武功高强的白衣侯。
阿雯莫不是怕自己出去找白衣侯拼命吧?
不可能。
公子知道在她们眼里,他绝对不是一个愣头青。
那这个阿雯在担心什么呢?
难不成!
阿雯春心萌动!
出去跑业务的时候跟某个小年轻好上了?
然后她觉得自己知道了?
怕自己去跟她的小情人拼命?
公子眼珠子乱转,开始胡思乱想,一时间脑洞大开,想到了这个可能。
想到惊悚处。
他一刀乱劈,差点剁掉自己的手指头。
公子预感会发生不妙的事情,急于回去问个清楚。
于是,他顶着炎热与疲累,快速砍断几根粗大的竹子,然后就拖着往回走。
整个过程很累,汗水湿透了衣衫。
不过,公子丝毫没有减慢速度。
反而他越走越急!越走越快!
待公子刚刚走到长生堂的那条街道时。
猛然发现药铺门口挤满了人。
公子内心一紧。
预感没错!
家里果然还是出事了!!!
发生了什么?
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公子心急如焚,拖着竹子,再次加快了脚步。
还没有完全走到门口。
就听见有人在对着药铺里面大吼大叫。
“你别蠢!”
“我来接你走是为你好!”
“你在这个破药铺当学徒一年能挣到几个钱?”
“是够吃还是够喝?”
“听为父的,去了那春香楼,你几天下来就能在京城买个宅子了。”
“看你们是女人!”
“老子这才让着你们!”
“我警告你们,不要挡路,逼老子发火!”
“小雯!”
“你别躲在别人后面!”
“快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