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执掌天下的税务,心里一算就知道是多少钱了。
一枚邮票两文,一万枚就是两万,百万就是两百万文!
两百万文换算成银子,那就是两千两!
一年下来,就是七十多万两啊!
一个县一年赋税才多少?
现在大明的一个上等县,上缴的税银也不过三万,一州之地也不过是十五万!
“但是,父皇的御笔,两文钱可不够,怎么也得两百两!”
朱棡笑道:“父皇,天下的有巨贾可多的是,他们肯定得买您的御笔,拿回去供起来呢。”
“好小子,买卖都做到咱的头上来了。”朱元璋大笑道。
朱棡接着说道:
“刘大人乃是天下文人翘楚,都不用说是您亲笔书写的邮票,单是以您的手书为范本的邮票,怎么也得卖五两!”
“读书人都有这个爱好,天下万千学子,谁不想要一张,刘大人的墨宝呢?”
刘伯温此时也有些高兴的笑着,同时眼中也有些期盼。
若真是以他的书法为范本,那他刘伯温,也算是名传千古了。
“除了邮票,还有递票,按照货物重量,来计算价格!”
“其实这个,才是最赚钱的!”
“其次,还能有往票,寄存货物的储票!”
“由朝廷来统一发票,所有商旅,拿着票,就能在驿站使用。”
“所得财物归于朝廷,驿站帮工也有赏钱,每年所得,为朝廷来源,一举多得!”
“若是全面运转开了,一年给朝廷带来的收入,何止于千万两!”
朱棡看着殿内众人:
“诸位,何乐而不为呢?”
朱棡的话,让殿内的群臣表情不一。
有人交头接耳,有人闭目沉思,有人心里算计着,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错漏之处。
众人思量许久,也挑不出半点问题来。
驿站改为邮政,利用国家的传递方式,为天下传递信件货物。
这本就是属于仁政,德政。
再想到即将发行的各种票据,而产生的巨大收入,众人没有不动心的。
朱标此时也是眼睛发亮。
大家都是处事已久,略微一想就能想出来,这项改革,能给国家带来多大的收益。
如果运用得当,每年的收益,怕是真的能不下千万两!
这相当于大明近三分之一的赋税了吧!
而且这种财源还不受限制,无论丰年灾年都是如此!
“太子,你觉得如何啊?”朱元璋问道。
朱标从沉思中醒转过来,说道:“儿臣觉得,此法可行。不但方便了百姓,还能为大明带来一笔庞大的财政收入,一举两得!”
朱元璋点点头,又看向了下面的朝臣:
“诸位爱卿,觉得如何啊?”
胡惟庸立刻站出,率先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晋王殿下的邮政系统,可行,臣附议!”
户部尚书傅有文也开口道:“臣附议!”
大理寺少卿:“臣附议!”
掌管天下军马的太常寺:“臣也附议!”
最后,大明文官之首,刘伯温说道:
“臣也附议,但是治大国如烹小鲜,还是要事谋而后动!”
“驿站改革不是小事,牵一发动全身,还需斟酌再三!”
朱棡笑道:“我只是提一个点子,其中关键何细节,还需各位大人们斟酌,我只是一个想法,怎么实行,怎么运转,还得大哥带着大人们来实行。”
“你倒是会偷懒,就这么一说就直接把事情推到我头上来了。”朱标顿时笑骂道。
此时,朱元璋也说道:
“太子,明日开始,你就带领各部开始着手准备这件事,驿站之事,如何改革,如何落实,如何颁行,都要一一斟酌。”
说着,朱元璋表情严肃起来:
“既然朝廷要开放驿站民用,还是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明白吗?”
朱标立即说道:
“儿臣明白,父皇是怕好好的仁政,到驿站小吏手里,成了他们中饱私囊的地方,丢了朝廷的颜面。”
朱元璋点点头,随后说道:
“老三,你以后多来宫中,多帮帮你大哥,别一天天就想着偷懒!”
朱棡当即答应,表示直接一定不会偷懒。
但朱标那是半个字都不信,现在就已经开始想着,怎么把这小子抓过来了。
朱元璋满脸笑意的看着朱棡说道:
“棡儿,你此次算是又立了一大功了。”
“你的奖赏,朕也已经想好了,到时候给你一个惊喜。”
朱棡当即谢恩,但总感觉右眼皮在跳,总感觉老朱会背刺他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