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教授:“林老先生,辜教授,黄教授他们也要在京城大学开讲座,这是要打擂台。
下一期的责任编辑是水生,说说的你的想法。”
迅哥儿:“我给再写一篇小说。”
胡教授:“我奉献两篇白话诗。”
刘教授:“你那白话诗不给劲。白话诗还得水生来,够劲。”
“鸳鸯蝴蝶文章给劲,你来两篇。”
杂志编辑们也会互相怼。意见不同的话。
“你什么意思?”
“咱们的青年杂志不是骂街打仗的街头小报。”
“青年杂志为什么就不能借鉴办报的杂志呢,老胡,我看你现在就是坐井观天少见多怪。”
陈教授:“行了行了,不要一见面就掐。下一期的责任编辑是水生,看他怎么说。对了,水生,你那套简化汉字的想法我已经提交给了教育部。”
水生:“我觉得刘教授的想法不错,可以借鉴办报的形式。用文本访谈的特点。把攻击新文化的言论都收集起来,然后再予以反驳。
可以趣问,采用会写有趣的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也可以直问,不拐弯抹角。
文本访谈的方式通过对话。真实、新鲜、灵活、短小。
这样问答的方式也能引起读者更大的阅读兴趣。”
陈教授:“这个形式不错,很新颖嘛,可行。”
胡教授:“我有不同的看法,咱们的杂志是思想启蒙的,学术性放在第一位,用街头小报这种低格调来说新文化我看是自毁长城。”
“言重了,我看就很好,活泼生动,新文化嘛,那就用新形式新手段去表达。”
胡教授:“我们是很严肃的学术刊物,不能为了吸引眼球去搞媚俗的东西。”
这也是射雕不能在青年杂志发表的原因,武侠小说嘛,放在那些娱乐性的报纸上比较合适。
讨论了一下,六七个编辑,反对的只有胡教授,少数服从多数,这个提案通过,就按水生自己的想法来。
这一期责任编辑是水生,钱教授和刘教授也帮一些对校,找资料审稿这样的活。
一半的编辑贡献了文章,水生自己也写了一篇白话散文。
这里占了大半的篇幅。
剩下的就是文本访谈了。
这个交给水生来写。辜教授,黄教授,都是京城大学的教员。自己是学生,写文章批他们有点不太合适。把主要矛头放在林老先生那边。
林老先生是个好人,有文人风骨,如果只是支持文言那没什么,他想复辟,让大清皇帝重新出来,这就不对了。
思量了下,就开始写了,主要就讲讲这位林老先生。
林老先生是大清的举人,后来考了十几年也没考上进士,这一点就不如蔡校长,蔡校长是光绪年间的进士。
林先生后来的生活不是很好,开销也大。到他五十岁的时候忽然就牛逼了,翻译外国名著,一下子富裕了起来。翻译的书最畅销的时候达到了月入近万,就是版费,牛的很。
花了一天的功夫把文章给写好。
几天下来,有几位编辑给贡献了稿子,还有大众寄信寄过来的稿子,挑选了几篇写的好的,再进行排版,对校,又用了两天的时间。
弄完之后给陈教授过了一眼,还有一个帮忙的编辑也看过了,没什么毛病,正式开始印刷出版。
青年杂志是一本月刊杂志,一开始每月发行一期,慢慢的发行的期数多了些。
看情况,半月一周,也是有可能的。
水生的工资又涨了,一百块每月。其他几位编辑在一百五到两百的样子。
看发行情况,数据好,工资上调,数据不好,工资对应也减些。
几天后,新的一期青年杂志发表。
林先生家中。
他的一个后辈拿着青年杂志给他念,都是批林老的话:“林先生翻译的小说还是半点文学意味都没有。因为他所翻译的书,原稿选择的不好,把一些国外没有价值的著作也翻译了出来,真正的好著作却没有过问。另外,谬误太多,删改严重,精神全失,面目全非。”
林先生听的有些生气,对他后辈说道:“黄教授不是也在京城大学要办杂志吗,要他快一点,抓紧,必须反击。”
京城大学,红楼图书馆也搞了起来,有一间房子专门用作搞读书会,水生也加入了进去。
读书会:“我觉得我们应该走出去,去宣传去启发更多人的思想。”
“说的不错,普及新文化知识,咱们读书会就应该在这个事情上多下些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