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六皇子刚才一掌,便差点要了郑九成的命,可见论单打独斗,没有人会是其对手。
二来,六皇子一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帽子扣下来,任谁也没法摘。
礼部的众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悄悄地躲地郑九成远远地。
大殿中央,只剩下朱桢和郑九成站在那里。
郑九成虽然想要辩驳,但看了一眼高台之上一副看戏模样的朱元璋,瞬间明白了。
他知道,朱元璋不过是想要个借口罢了。
这个皇帝,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找一个体面的借口。
哪怕这借口漏洞百出,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猫腻。
当年杀胡惟庸,便让锦衣卫捏造出其谋反的罪证。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老朱家能坐稳王位罢了。
想到这里,郑九成万念俱灰。
随即,抢过大殿侍卫的腰刀,就要自刎了事。
谁知,朱桢只是一弹指,便将郑九成脖颈上的刀给弹落在地。
“我只是要革你的职,你那么想死干什么?”
朱元璋原本以为,朱桢会在大殿之上对郑九成痛下杀手。
这里毕竟是大明早朝的地方,见血终归是不好的。
见到朱桢肯放过郑九成,朱元璋连忙打起了圆场:“来人呐,将郑九成押入天牢,等候发落。”
随后,几名侍卫,便将郑九成押出去了。
走过冯子安身边时,郑九成恶狠狠地看着冯子安。
而冯子安却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目光正经地看着他处。
而这时,冯子平也从昏厥中醒了过来。
他摸了一下自己的脖颈:“我这颗脑袋,还在我脖子上吗?”
冯子安十分无语:“还在呢,要不要我帮你拿下来?”
冯子平揉了揉双眼,看到大殿之上的朱桢,瞬间明白是朱桢救了自己。
冯子平想着,自己原本还想找朱桢麻烦,结果对方却救了自己。
而自己的亲弟弟,却把自己给出卖了出去。
“今儿的早朝就到这儿吧,退朝。”
朱元璋一声令下,文武百官缓缓散去。
“老六,跟我来一下。”
朱元璋本想找自己这个儿子说说心里话。
可谁成想,朱桢直接抛下一句:“有事来楚王府找我。”
随后便转身离开皇宫去了。
……
宋国公府。
刚捡回一条狗命的冯子平跑到父亲宋国公冯胜膝前哭诉。
“爹,儿子今个儿去上早朝,差点就回不来了!”
刚在院中打了一套拳后,在座大厅的冯胜听到这话,立马站了起来。
“发生什么事了?”
冯胜本是行伍出身,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重臣。
因战绩卓著,大明建立后,冯胜被封为了宋国公。
冯胜没什么文化,自然也没什么心眼,朱元璋从未视之为威胁。
因此在胡惟庸案中,并未被清洗。
但是三年后,朱元璋为了帮助朱允炆坐稳皇位,还是将冯胜这一批淮西武将,在蓝玉案中杀光杀净。
可怜现在的冯胜,还什么都不知道。
冯子平把今日早朝之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冯胜。
冯胜知道后,提起大厅之中的长枪,就要去礼部闹事。
冯子安下早朝后,先是去锦衣卫报了个到,因此回来得比冯子平稍晚了些。
一进屋,便看见自己这个老爹拿着长枪气势汹汹地要出门,赶紧拦了下来。
“爹,你这是要干啥?”
冯胜看到冯子安,怒骂道:“你还好意思说?”
“你就是这样保护你弟弟的?”
“为了你那狗屁前程,居然想到出卖弟弟给礼部。”
“连自家人都不放过,你在锦衣卫都学了些什么?”
冯子安早就料到父兄二人肯定会这样看自己,但他之所以把哥哥在皇家陵园私自建坟的事告知礼部,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
“爹,你不要着急,先坐下喝口茶,听我给你解释!”
冯胜气呼呼道:“解释,解释个屁!”
“等我收拾完礼部的人,就去找皇上,让他把你调离锦衣卫。”
“自从你进了锦衣卫,这心哪,完全就变完了!”
冯子安知道自己老爹的脾气,不等他把气撒完,是听不进别人说话的。
“爹,你有什么火就冲我发吧。”
“等你气消了,我好好跟你说说我为何要这样做。”
站在一旁的冯子平却是一个劲儿地煽风点火。
“爹,别听他的。”
“今个儿我要是死了,正好趁了他的心意了。”
“我看子安啊,就是在锦衣卫里学坏了。”
冯子安对冯子平却是没有好脸色,他转过头对冯子平吼道。
“够了,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是不是?”
“你再说锦衣卫的不是,等会儿被探子听到了,不怕连累了全家?”
此言一出,父子三人顿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渐渐冷静了下来。
锦衣卫的狠辣,他们都是见识过的。
冯胜探出脑袋左右看了看,确认没人后,将大门紧紧关了起来。
然后拉着两个儿子进了后院。
“子安,你今天要是不给我一个合理的理由。”
“我就是不要了这条老命,也要把替你哥哥出了这口恶气。”
见父亲终于冷静了下来,冯子安倒了三杯茶,父子三人跟前一人一杯。
“爹,你听我细细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