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么!”
阴沉的天气下,翟哲胯下战马不安的促动前蹄。
相距七八里路,中间还隔着几道小河,通人性的战马能感受到对面铺天盖地的敌意。大黑马早死了,枣红马也已经衰老,养在南京城的马圈里。
他面对的还是那个对手。
战马纵横的喧闹渐渐平静。
多尔衮的两万骑兵与鳌拜统领的三四万人马给他带来的压力完全不一样。
扬州城的战事已经停下来,博洛想必也已经知道摄政王的援军来到。
翟哲注目片刻,催马向不远处的兵营走去。
逢勤亲自来到大营门口,迎接两千亲兵卫骑兵入营,这些是扬州城下唯一的骑兵。
两支军队就这样对峙。
逢勤跟在翟哲身后,问:“要出击吗?”他对自己信心十足。
为了应对骑兵,近日兵器工坊新打制的武荡车和拒马枪等物都送到营中,他比翟哲更了解自己麾下这支兵马的实力。
翟哲摇头,道:“不急!清兵才南下,多尔衮亲自出征,锐气正盛,等磨一磨他们的性子再说。”
“遵命!”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走入中军大帐,对多尔衮的两万骑兵视若无睹。
翟哲径直坐上主座,道:“近日雨水下下停停,运河水涨,你可从水路关注高邮城的状况,但没有我的命令,决不可轻举妄动,哪怕高邮城失陷。”
哪怕高邮城失陷?逢勤心中微动。
“遵命!”不该问的话,他从来不多问。
十几里的骑兵似乎有动作,数万铁蹄撞击地面如闷雷声传入帐内。
片刻之后,大帐外传来脚步声,有人站在门外禀告:“启禀王爷!”
“进来!”
一个年轻的武官大踏步走进来,单膝跪地禀告:“清虏骑兵朝西南去了!”
“知道了!”翟哲摆手命他出去。
多尔衮如果不攻打这座大营南下扬州,将落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仅仅两万骑兵,大清的摄政王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高邮以南的百姓都要么被疏散走了,要么被召集入泰州和如皋城内,就让多尔衮把这膏腴之地当做牧场畅快一把。
那武官起身出门,翟哲见逢勤视线一直落在地面,心中有些不乐。
在他面前,他实在没有必要如此拘束。
但是,他无法强迫一个人改变
“你对眼前的战局有什么看法?”
逢勤终于抬起头,晋王首次就北伐一事征询别人的意见。自明军北上以来,每一步都走的稳稳当当,想来晋王已有谋划。
“清虏骑兵多,在淮扬战场占优,因此此战宜慢不宜快,当以稳为主,耐心寻觅战机。”逢勤说话语速很慢,平平稳稳,不带有一点情绪。他这个性格,也许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有所成就。
翟哲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高邮以南有些水道,骑兵行径受到限制,所以扬州城还是不要急于攻下来的好!”
听见此言,逢勤隐约猜到翟哲的计划,但他不会说出来。
“大明从洪承畴的松锦大战,到孙传庭的潼关之战,最后都败在一个急字上,临阵一事,当真奇妙,有时候一刻也耽误不得,有时候半点急不得。”
翟哲感慨一通,道:“阎应元守住高邮,你就守在艾陵湖,且看多尔衮到底要怎么办。”
两人在大帐内一问一答,说些军中的事情,直到听不到外面的蹄声,才走出大帐。
北方的沃野空空落落。
“我要建立一支骑兵!”翟哲的欲望是如此强烈。这种由敌来去自由的战场让他由非常不痛快。
非常!
他以骑兵起家,但在江南难求良马。这还只是在淮扬,等将来到了中原,河北甚至塞外,没有骑兵他拿什么去争雄。
明军斥候紧随清虏大队骑兵的动向,不时传消息递回来。多尔衮率两万骑兵在距离扬州五六十里的地方巡视一圈后,掉头返回北方。
半个时辰后两千亲兵卫骑兵出营,尾随在多尔衮身后,一直把他送过高邮,才返回扬州城外大营。
多尔衮的到来影响了扬州的攻城,战事破天荒的停了半天。
这么一支来去自由的骑兵出现在淮扬还真是麻烦,明军必须有所防备。历史上各种奇袭的战例,翟哲不希望自己成为成就多尔衮的背影。
直到次日,中军亲兵卫回到大营中时,一个来自安庆府的信使正在等着翟哲。
那信使虽然穿着武官的衣服,长相文质彬彬。
翟哲看他有些面熟,脑子中灵光一闪,想到原来是去年讲武堂首批四杰之一松江府的程子明,秀才出身,今年才被派到李来亨军中,
“你是程子明?”他伸出手指,口气疑问。
“正是属下!”程子明心中感动,他没想到大将军能记住他的名字。
“李来亨那边战况如何?”
“是这么回事……”程子明说话条理清楚,对答如流,读过书的武官果然不一样。
李来亨奉命从安庆出兵后,也许是清虏对他过于轻视,竟然让明军接连攻下怀宁和桐城两座县城,再往北的庐江就是庐州府南边的门户了。
桐城县乡绅望族深受东林党影响,一直对江南明军翘首以盼,李来亨在本地乡兵里应外合下攻下桐城。
攻下桐城后,他遇见了新的问题。
简要说明战况后,程子明说出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总兵大人攻下桐城后,英霍山区诸多义军派来使者,说愿意归顺大明,但要求朝廷封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