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田,你说的都是真的嘛?”
“咋们都是乡里乡亲的,莫要框我们啊。”
一名老者颤颤巍巍的站了出来,眼神里带着疑惑。
“老丈说的这是哪里话。”
“当初我父亲差点饿死街头,还是靠着老丈的接济,才侥幸活了下来。”
“在您面前,我岂敢说假话。”
朴田一弯腰,恭恭敬敬道。
“各位,难道你们就没想过嘛,为什么这帮兵爷都穿着明军的鸳鸯战袄。”
“为什么这帮兵爷一个个悍不畏死,宛如天兵天将一样。”
“为什么李朝的军队一触即溃,根本没有战斗力。”
“那是因为他们是天朝上国,太子殿下的亲军啊。”
“我们的那位李倧大王,对清国卑躬屈膝,帮忙剿灭了皮岛上的毛家军,换来的又是什么?”
“百姓被清军劫掠,很多人被抓走做了包衣。”
“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吧。”
朴田扫视着四周,侃侃而谈。
实际上,他这番话,多少有些牵强了。
清军虽然两次入李朝,为祸一方不假,但那是剿灭毛家军之前的事情。
只是普通平民哪里知道这些道道,当即便义愤填膺的怒骂起来。
“那李倧就是一昏君。”
“清军入关根本毫无作为,我那怀孕的婆娘就是被清军抓走了。”
“清军残暴,现在她多半已经……”一汉子双眼通红,嚎嚎大哭了起来。
“哎,当年清军入关,老朽一家五口也是被杀了个干干净净,只有老朽自己躲在床底下,躲过了一劫。”
“现在每每睡觉,还要做噩梦啊。”
“我心里有愧啊,连一家人都救不下来,妄为一家之主。”
一名老者上前,敲着拐杖,激动不已。
其它村民们纷纷鼓噪了起来,痛骂清军,显然仇恨积累已久,如今彻底被引爆了出来。
眼看气氛渲染的差不多了,朴田又站了出来,大声道:“各位,李倧昏庸无道,只会鱼肉百姓。”
“只有在大明太子殿下的带领下,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现在太子殿下招收辅兵,但凡有种的青壮,现在就可以报名参加。”
“每个月都有一两银子可拿,而且身为辅兵只要帮忙搬运辎重,清扫战场,一般不到特殊情况,都不用上战场。”
“当然,我们也是有要求的,想要应征辅兵,至少要能举起眼前的石锁才行。”
“他奶奶的,这鸟朝廷我早受够了。”
“跟着大明的太子殿下,还有什么好怕的,我先来。”
一名壮汉,率先走出,举起了石锁。
这便是大义。
若是直接让李朝百姓反抗朝廷,很多人自然心中畏惧。
但如果换成天朝上国的太子殿下领导他们,那就成了吊民伐罪,乃是正义之师。
这还有什么好怕的。
干就完了。
更何况很多百姓手中的田地,都是从土豪劣绅手中分到的,一旦被李朝朝廷打过来,必定要还回去。
这些人根本没有退路。
至于朱慈烺突然公开身份,并且招收辅兵的原因也很简单。
升级到城堡时代,他的势力已经大大增强,虽然还无力讨伐李朝和清国,还防守住这一亩三分地,却完全没有问题。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朱慈烺严重缺人。
因为他打算对旅顺用兵了。
这样一来,自己势必要抽掉大部分的军队前往旅顺,能用来驻守的军队就会严重不足。
更何况古代军队行军打仗,都需要一支数量庞大的民夫或者辅兵,帮忙搬运辎重,打扫战场。
这些工作要求不高,朱慈烺自然不可能用系统兵来做这种事情。
因此招收辅兵,补充劳动力缺口,就成为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一旁的李浩大脑一片空白,呼吸都快停滞了。
大明的太子殿下。
这帮海寇……呸,明军,居然是大明国太子殿下的亲兵?
难怪这帮人如此悍勇,如此忠诚。
虽然大明国首都被占,崇祯皇帝上吊,已经离亡国不远了。
但虎死有余威。
大明立国二百多年,李朝深受影响,自然心怀畏惧。
一想到要和大明朝的太子殿下对抗,哪怕是李浩也感到口干舌燥,心中极为畏惧。
不远处,浩浩荡荡的征兵已经开始了。
因为这段时间生活水平提高,很多青壮都颇为孔武有力,举起石锁者占据了一大半之多。
而且每有一个人举起石锁,周围就会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让那些成为辅兵的人更加洋洋得意。
而一些没有举起石锁的汉子,则是低垂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这更是让李浩惊骇不已。
自古以来,普通百姓对于当兵都极为排斥。
每当朝廷要征兵,一个个都避之不及。
甚至传出好男不当兵这种话。
但如今,一个个都以当兵为荣?
李浩只觉得自己的世界观都快破碎了。
今天看到的稀奇事,真的是比他一辈子看到的都多。
他莫名的感到了一种恐惧。
不管这太子殿下是不是真的,至少这恐怖的基层组织能力绝对不是假的。
而且吏员们一个个清正廉洁,根本不受任何腐化。
上令下达,政令通畅,这是多少上位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上位者雄心勃勃,颁布一系列的政令,想要利国利民,开创盛世。
然而政令层层下达,实行的过程中,经过小吏,官员层层剥削之后,本来好好的政令,也可能弄得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