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趁着士兵们士气高涨一路北上。
途中除了吃饭外,便没有耽误更多的时间。
而蒸汽机的零部件也没有什么损坏,倒是后面拉着的几个车斗有些轮子被石头给磕坏了。
好在这些东西朱青都让人提前备有。
坏了就直接换上新的继续赶路。
一路上众人就像游山玩水似的。
要多开心有多开心。
朱青也成功将他身旁的孙奉章教会开这蒸汽汽车了。
当天下午朱青便让孙奉章来开。
孙奉章一开始上手还挺担心害怕的。
毕竟是第一次碰这种东西。
可后来熟悉了之后。
他开得比朱青还猛。
朱青一开始还坐在他旁边防止出什么意外。
后来孙奉章熟悉后。
朱青直接到后面装粮草的车斗休息了。
他重新找了一个比较机灵的人去给孙奉章打下手。
其实也就加加煤炭什么的而已。
那人看着孙奉章潇洒的操作也想上手试试。
仔细观察孙奉章开了一个多时辰后。
他主动找到朱青也想开一下蒸汽汽车。
朱青心想,多一个人会自己以后就不用开了。
于是便直接答应了对方。
然后接下来便是孙奉章跟这个人轮流开。
两人一个开得比一个猛,朱青感觉这速度都要飚上八十多了。
好几次车轮压到石头的时候直接把他整个人都弹飞了起来。
要不是后面的粮草绑得结实。
他觉得这些粮草都得跟着飞起来。
好在这古时候道路上的人并不多。
人们听到轰隆隆的响声后也知道退到路旁。
于是乎,朱青他们这一路非常地顺利。
到了晚上戌时。
他们便已经赶到开封了。
当众人看到开封城城墙上的开封两个大字时还一脸的不可置信。
就算是八百里加急的斥候兵都没他们跑得这么快。
从应天府到开封可是有着一千三百多里的路程啊。
他们居然一天就赶到了。
正常行军的话少说也得七八天。
这还是在急行军的情况下。
而他们,仅仅用一天。
简直就跟做梦一样。
众人看着朱青造出来的蒸汽汽车啧啧称奇。
如果是以前,有人跟他们说一天从应天府赶到开封,他们一定觉得这人是疯子。
现在的话,他们只会觉得这人是不是坐了朱青的蒸汽汽车。
到开封后。
朱青出示了令牌。
有专门的地方给他们休息。
朱青算了一下。
他们是早上辰时出发的,换算成前世的时间就是早上七点钟。
晚上戌时赶到开封,换算成前世的时间就是晚上八点钟。
折算下来一共耗费了六个半时辰,也就是十三个小时。
途中吃饭换车轮什么的也没耗费多少时间。
因为士兵们吃的都是干粮。
有的甚至都直接在车斗里就吃了。
所以,基本上没有耗费时间做饭。
也就是说满打满算,蒸汽汽车起码有十二个小时在行驶。
应天府到开封的距离是一千三百多里,也就是六百多公里。
按照六百公里来算的话,走十二个小时。
平均每小时走了五十多公里。
在朱青和孙奉章以及另一位伙计不要命那么开的情况下。
每小时五十多公里也还算正常。
蒸汽机没事。
但其他车斗有事啊。
车轮都给干废了十几个。
煤炭也烧了数百斤。
水更是不知道加了多少次了。
不过在这么快的速度下,这些消耗都是可以接受的。
朱青检查了一下蒸汽机。
确定没问题后,他让人去重新补充一些车轮和煤炭。
免得明天赶路坏了没得换。
当朱青赶到开封后。
这消息便被八百里加急朝皇宫送去。
第二天下午。
皇宫奉天殿后殿。
徐达满身盔甲,明显是已经整顿好大军准备北上。
此时正在跟朱元璋确定一些事宜。
朱元璋和徐达正商量着什么。
太子朱标便拿着一封信笺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父皇!父皇!”
朱元璋看到朱标急匆匆的模样还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他看向朱标问道:“怎么了老大?急急忙忙的,是边关有急报吗?”
朱标满脸的不可置信道:“父皇!朱青他已经抵达开封了!”
朱元璋闻言表情凝固。
他缓缓地站了起来。
“你说什么?”
“朱青昨夜戌时已经抵达开封了!”朱标解释了一遍。
说着把信笺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打开信笺看了一下。
确实是雁门关来报,上面盖的印章以及各个驿站的标记做不了假。
朱元璋皱了皱眉:“这朱青是长了翅膀了吗?”
随后看向徐达:“天德,咱可记得你说朱青是昨天辰时才出发的。”
徐达也是一脸的不可置信。
“是啊!咱亲眼看着他走的,军中的士兵也都看到了,这做不了假!”
朱元璋:“也就是说他朱青仅仅用了六个半时辰便赶到了开封?”
徐达:“如果信报说的是真的,那便是真的!”
朱元璋看向朱标:“老四呢?老四到哪了?”
朱标有些不好意思:“四弟他...他今早刚从凤阳出发。”
朱元璋:“今早刚从凤阳出发?”
朱标:“是。”
按理来说朱棣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但跟朱青比起来,那真是不够看啊。
人家一天就从应天府赶到了开封。
你这才赶到凤阳,这差距也太大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朱元璋怎么可能不明白。
一定是朱青造的那个不用马匹也不用人力就能跑起来的东西搞的鬼。
他看向徐达:“天德啊!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把朱青给咱毫发无伤的带回来,他造的这个东西事关重大!”
徐达:“是。”
朱元璋:“既然朱青已经抵达开封了,那你这个大将军也赶紧出发吧。”
徐达:“是!”
徐达走后。
朱元璋在殿中来回踱步。
之前就纠结还要不要为难朱青。
现在更加纠结了。
朱标看出了父亲的心思,不过他也不敢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