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行人站在工业园区大门口,表情就像才来雁门县看见大马路时候一样。
对于这样的外地商人,门岗护卫那是见得太多了。
但凡是第一次来进货的外地商人,差不多都是这样的表情。
不需要问,他就热情的上前当起了向导。
“几位是来进货的?”
“想进点什么货啊?”
朱元璋没有立即回答,只是仔细的打量了一下这位年龄比自己大上几岁,但却依旧硬朗的门岗护卫。
此人虽然热情,但却眉宇间尚有英气。
想必又是一位上过战场,然后退出军户籍贯,回归农籍的老兵。
“老兄打过仗?”
门卫一听这话,也打量起了朱元璋来。
除了有一股上位者的风范之外,也有那么一股子英气啊!
“老弟你也打过仗,还是带过兵的?”
不远处,马皇后和朱标看着这一幕,立马就笑了起来。
这多好啊!
他们家老朱还是很亲民的呀!
当然,叶青除外。
至于为什么叶青除外,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就这样,两个老兵就热聊了起来。
不仅如此,身为门岗班长的老兵,直接吩咐了一声,就给朱元璋当起了进货向导。
和这位老兵聊天,朱元璋笑得那才叫一个相逢恨晚啊!
“老兄,你跟陛下打过张士诚?”
“你见过陛下?”
朱元璋诧异无比道。
门卫立马摇头道:“我哪有那福气?也就是有幸远远的见过徐帅一面而已。”
“你来自京城是吧?徐帅还好吗?常大将军还好吗?”
说起徐达还好,一说起已经走了三年的常遇春,朱元璋就伤感了起来:
“徐帅还好,马上就要过境雁门,带兵北伐了。”
“至于常大将军,早在三年前,就薨了。”
话音一落,朱元璋的眼里,立马就有了一抹追忆之色。
听着这么个消息,老兵也是顿时伤感了起来。
之后的闲聊中,
朱元璋了解到,这老兵就是在打张士诚的时候负了伤,然后就回了原籍,带了两年的新兵之后,就回归了农籍。
只是旧伤时有复发,不能长久耕种,所以度日艰难。
直到叶青上任,他们这样的老兵,也才优先有了门岗护卫等营生。
看着老兵一说起叶青就满眼感激的样子,朱元璋也是自愧不如了起来。
是啊!
给他打天下的老兵,他却不能好生照顾。
可万万没想到,叶青却把他们照顾得很好。
受伤致残的,儿孙都阵亡的,养济院养着!
只是不能种田的,全当保卫去!
想到这里,朱元璋也不仅思考了起来。
如果他没有看到自己临终前的三分钟浓缩画面的话,
就凭借这一点,他就一定会给叶青升官了。
想必,他叶青就是这样快速的文武官爵全一品的吧!
“行了老弟,不说过去的事了。”
“你能来咱雁门县进货,我保证你来对了地方。”
“这工业园区里,可是什么都有啊!”
“......”
在老兵的讲解之下,朱元璋便逐渐明白了工业园区的意思。
看着大道两边的‘干货食品加工厂’‘纺织布匹厂’‘毛料制造厂’‘雁门造纸厂’‘雁门酒坊’等。
朱元璋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老兵见朱元璋点头,立马就自豪了起来:
“不错吧!”
“我告诉你,我们叶大人可是个治理地方的天才!”
“他把工坊集中起来,把进货商都引到这边来,他们要不要吃饭,要不要喝茶?周边村民做点这些生意,腰包也跟着鼓起来了呀!”
听到这里,
朱元璋再次满意的笑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叶青真的是说到做到啊!
这不就是让老百姓从商人手里赚到钱了吗?
“老兄,带我去参观一家布坊怎么样?”
“成,没问题!”
很快,他们一行人就来到了一家纺织布匹厂!
区别于京城的老字号布坊,这里有着宽二十米,长近六十米的房子。
看着这宽度堪比自己大殿的房子,朱元璋等人也是再次震惊了起来。
虽然没有大殿的金碧辉煌,但也很是大气啊!
“这是?”
老兵解释道:“这叫生产厂房!”
“里面施行的,是叶大人发明的生产方法,比起传统的方法,速度快了五倍以上。”
“不仅速度快,还质量好,质地相当均匀!”
“这种方法叫做,流水线作业法!”
听到这里,马皇后和朱标也是满眼诧异:“流水线作业法?”
见三人不懂,老兵又自豪一笑,赶着他们就去参观了所谓的流水线作业法!
看了一路之后,三人也是大吃一惊。
原来生产还可以这样来啊?
一个步骤只管一个步骤的事,然后移交下一个步骤,如此往复直到成品!
他们只是走了这么一路,就从最初的布线,看到了上色晾晒,最后还看到了卷布包装!
“不错,确实是又快又好啊!”
“你们生产这么快,质量这么好,来进货的外地商人这么多。”
“长此以往下去,其他地方的布坊,就会慢慢的活不下去咯!”
朱元璋话音一落,就自信的笑了起来。
因为他找到给叶青加的罪名了。
那就是‘霸占市场’之罪!
虽然有点牵强,但也说得过去啊!
你雁门县利用绝对的优势,把全国的生意都做完了。
你雁门县是富起来了,其他的地区就越来越穷了呀!
这叫做于县有功,于国有罪!
想到这里,朱元璋只是背着手,遥望县衙的方向,暗自吐槽了起来。
臭小子!
咱今天就让你知道什么叫做,姜还是老的辣!
咱今天就让你知道什么叫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个罪杀不了你,但也够你当不了京官了!
而此刻,
老兵却立马数落道:“老弟狭隘了不是?”
“我们叶大人早就考虑到了!”
“叶大人说,钱不能赚干净了,得给别人留活路。”
“所以,我们每年都是定量生产。”
“打个比方吧,大明一年需要一万匹布,我们就生产五百匹就够了。”
“如此一来,别人有活路不说,还有个限量供应的噱头。”
“那些外地商人为了获得这限量的份额,不仅不敢随意压我们的价,还得去县衙后门找他呢!”
听到这里,朱元璋也是再次点了点头。
可紧接着他又皱起了眉头。
头大啊!
想了半天才想出来的欲加之罪,就这么没了呀!...
(PS:写得好不好,麻烦也丢个评论,说句写得差也好啊,书评太少,心里好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