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诛杀奸臣,还我河山
见光绪帝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列强使者们毫不掩饰脸上的笑意。
在朝堂上肆意的放声大笑起来。
大殿上的群臣,不以为耻,反而心里感到一丝侥幸。
国家存亡,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吗?
就在列强要走的时候。
还不忘记撂下几句狠话。
“算你识相!”
“光绪皇帝,限你三天之内派兵诛讨闽州暴民,要不然可别怪我们列强不客气!”
列强使者们心照不宣的出了金銮殿。
樱花国使者不解道:“我们为什么不让大清,把江州也割让出来呢?”
“要是大清不给,我们就有了出兵的理由!”
“反正大清现在对我们充满了惧怕,我们一起出兵,攻占整个大清不好吗?”
他的话刚一出口。
便引来了其他列强使者们的鄙夷目光。
出兵?
这樱花国真是暴发户心态!
要是能出兵攻占大清,他们早就这样做了。
还用得着,让樱花国这种弱小的国家,来分一杯羹吗?
他们从来不畏惧大清。
但他们却不得不忌惮大清的百姓!
光是闽州百姓的暴动,就让他们抓耳挠腮无可奈何。
更别说整个大清,拥有四万万百姓了!
“愚蠢!”
“要是大清百姓反抗,难道靠你们樱花国出兵镇压吗?”
“没有脑子的家伙!”
其他列强使者们一点情面不留。
直接嘲笑起樱花国使者来。
樱花国使者无地自容,找了个借口,回到了自己使馆。
刚进使馆内。
樱花国使者便唤来使馆内的工作人员。
把他们列强使者在金銮殿上的事迹,给工作人员复述了一遍。
只不过添油加醋了一番,把功劳全都揽在自己身上。
听着樱花国使者的讲述。
那位樱花国工作人员的眼神里充满了崇拜。
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了这位外交官挥斥大清群臣的景象。
听得他是热血澎湃!
说完之后。
樱花国使者命令工作人员赶紧把这件事通过电报,传给樱花国高层。
他虽然在其他列强使者面前受了气。
但一定要成为国民严重的英雄!
“嗨!”
在一声满是敬意的回应中。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樱花国!
与此同时。
整个九州国。
民间也流传出了这种小道消息。
“光绪帝同意列强要求,出兵镇压闽州百姓!”
“继割地赔款之后,朝廷又要赔偿列强在闽州的损失!”
“各地布政司已经开始增收赋税......”
这些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到百姓耳里。
不管这是不是事实。
百姓们听到这话,满腔怒火涌上心头!
这大清官吏,只识那真金白银,不管百姓疾苦。
那大清皇帝数祖忘典,卖国求荣,视百姓如猪狗!
先是增加徭役,后又割地赔款。
到现在,竟然帮着洋人来打自己同胞!
发生这种事,老百姓们怎能不悲愤!!!
因此。
大街小巷,凡是百姓聚集起来的地方。
皆是有人愤愤不平的怒骂起朝廷。
“皇帝昏庸无能!朝廷也只是洋人的走狗!”
“与其这样继续受苦,倒不如咱们团结起来,推翻那腐朽的朝廷!”
“杀狗官!推翻朝廷!”
“诛杀奸臣,还我山河故土!!!”
九州国各地都开始有百姓聚集起来,准备推翻朝廷。
结果可想而知。
百姓们拿着木棍,长枪,菜刀......
怎么可能是清兵的对手,不到两三个时辰。
起义造反的百姓们,便被全部镇压。
甚至还有一些领头之人,被直接送到了菜市场口,当中斩杀。
地方官吏本是想杀一儆百。
结果没想到,这样做只会招来百姓更大的怒火。
百姓们也知道,现在起义,完全是徒劳无功。
要是没有一个像样的领袖带领他们。
他们就算推翻了腐朽的大清,也会有另外腐朽的朝廷,重新取代。
百姓们是敢怒不敢言,只好怒火埋藏在心里。
地方官吏还以为是杀鸡儆猴起到了效果。
还对着围观的百姓们,叫嚣道:“凡是造反者!皆斩!”
看着百姓们沉默不语的样子。
这些贪官污吏别提有多得意!
九州国各地的起义,被陆续镇压下去。
百姓们也吸取了教训。
从明面上起义,转到了幕后。
在背地里,开始谋划着怎么推翻大清朝廷的统治。
就在他们谋划推翻大清的时候。
脑海里不约而同的浮现出了一个人的名字。
沈飞!!!
要是这个诛杀妖后,枪杀贪官的英雄还在世,那该多好啊。
在他的带领下,何愁推翻不了大清的统治!
可惜,老天不长眼,竟然早早夺走了英雄性命。
但是尽管如此,沈英雄依旧化为厉鬼,在为百姓们诛杀贪官污吏!
想到这里,百姓们不禁感慨起来。
“要是沈英雄在世,何愁这么憋屈!”
“沈英雄化为厉鬼都在反抗,我们却躲在这里苟且偷生......”
“咱们还能苟且寻求机会推翻清廷,就是苦了闽州百姓,唉!”
老百姓们只觉得兔死狐悲。
现在是闽州百姓,下一次呢?
九州国泱泱国土,又能被割让多少出去呢?
更何况他们现在也自身难保,朝廷又要加收赋税。
良田被这些贪官污吏霸占,哪里来的钱承担这么重的徭役。
有的百姓为了上交赋税,连家里的锅都不敢揭开。
平常也就吃点米糠和野菜。
隔两三天,家里人实在受不了了,再煮点稀饭。
说是稀饭,揭开锅一看。
清汤寡水,米粒都肉眼可数。
就照这种日子过下去,要不了多久。
他们不说死在清兵的刀枪下。
就得先饿死在家里了。
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
也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
一些穷人家里的老人,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不是投井自杀,便是隐入深山老林。
至于是在山林里苟且活着,还是喂了老虎,城里百姓也不得而知。
一股惨淡愁云,在百姓们的心头上,久久萦绕不去。
很快,这些消息也传到了闽州地界。
比起其他地方的百姓。
闽州百姓听到这些消息后,耳边宛如响起一阵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