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岭,你确定那个韩信岭就是埋着韩信的地方发吗?”
黄土组成的峡谷中,周虎臣很放松的在询问一名当地的驿卒。
驿卒赶紧躬身回答:“回少帅,韩信的首级埋在这里这还是有记载的,相传汉高祖刘邦昔年出击反叛的陈郗时,吕后策划在未央宫变将韩信谋杀,遣人带韩信首级晋见汉高祖,恰逢高祖凯旋至这韩信岭,遂令葬于岭上,随从军士每人捧土一掬即堆成墓,这道岭也取名韩信岭。至今,韩信岭还有‘汉淮阴侯墓’墓碑,墓前还建有韩信庙为证。”
周虎臣笑了笑,真的假的不重要,他只是在缓解战前气氛:“谁知道这昔日无敌于天下,还曾被封王的韩信是怎么被吕后杀死的?知道的有奖!”
左近的人你看我,我看你,就是没人回答。这都是一些武将,虽然知道这个韩信是一位远古大人物,名气很大,也知道被杀了,但他到底是怎么被杀死的,显然谁也不清楚。
“那么,韩信是被谁杀的?这总有人知道?”周虎臣笑着继续问:
“刚刚不是说是吕**变而将韩信谋杀的吗?”柳七插上了一句。
“不对。”周虎臣摇了摇头。
众人好奇的看着周虎臣,这位少帅难道想更改历史?
看着众人的不解,周虎臣开始解释:“韩信虽然是被吕后下令所杀,这是事情的全部吗?掩盖的历史事实不是事实,实际上,大家想一想,没有刘邦的暗示或者授意,韩信是谁?吕后敢杀韩信吗?所以说,韩信是被刘邦杀的,这毫无质疑,只是借用了吕后的手而已!这是刘邦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杰作!掩人耳目的政治手段罢了!那些惺惺作态之举根本无法掩盖刘邦要杀韩信的真实意图,刘邦只是不想让历史留下自己直接杀功臣的丑陋历史记录而已!
这就是所谓的过河拆桥,是功高盖主的一种政治延续,什么杯酒释兵权,什么......”
周虎臣不继续说了,再说就点明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了。这位是历史上杀开国功臣最多也是最狠的一位,他的事迹比刘邦强大的多。大家都是大明人士,这样公开说自己国家的开国皇帝好像有些不好意思。
别的可能不明白,但朱元璋杀开国功臣这个史实好像大家都知道,所以,谁也不肯接话。
“那我就再说说韩信到底怎么被吕后杀死的。”周虎臣赶紧转移了话题:“汉高祖刘邦昔年曾给韩信许下‘三不死’的承诺,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
说起这个吕后篡权,其实还是一种政治需要,当然是刘邦的需要。这位吕后还是很有斗争才华,她让萧何献计把韩信引入**,随后,由御林军抓获。曾在月下追赶韩信的萧何又献计用麻袋捆住韩信于长乐宫悬锤之室。随后,吕后让宫女把竹竿削尖了头部,就这样,吕后让宫女用竹竿把千古名臣韩信活活扎死了。
......韩信死的很惨,也算是惨目忍睹吧!不过,好像达到刘邦的三不死条件。
而这个在月下追赶韩信的萧何也不是什么好鸟,所以,后来才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只是可惜了这位名扬后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将军韩信,死的太憋屈了,还背了一个永远无法洗脱的谋反罪名!”
周虎臣的解释让诸位将领直咧嘴,这个故事虽然不怎么样,但也可以缓解临战的压力。但谁也不知道,周虎臣现在是拿韩信的悲剧提示自己。一旦自己成功后,周虎臣绝对不会步入韩信的后尘,他要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天下仅有的那个唯一。
这时,谷外有有鼓声响了起来。
郝摇旗的军令就是一种提示,进攻要开始了。
但是,郝摇旗不知道,他的军令对周虎臣同样有效。
周虎臣所藏五千骑兵的位置正好在郝摇旗大军的右翼后方,这个位置太好了。
眼前这个坡的坡度很大,但对于周虎臣训练出来的骑兵,这根本就不是问题,这些骑兵对于冲上这样的坡度习以为常,根本就是训练中常有的训练之一。
黄土坡很高,很宽,周虎臣不喜欢这个高度,但他喜欢这个宽度,因为这个宽度可以让近百匹战马同时冲上高坡。
骑兵们跃跃欲试,周虎臣一声挥手令下......
郝摇旗坐镇在自己的中军,他眼看着自己的队伍在缓缓靠近高壁岭,对于这支队伍的表现他很满意。队列很齐整,衣甲虽然不太鲜明,但步伐落地有声,甚至......对地面还产生了微微的震颤,显得很有气势。
气势不错!郝摇旗恨不得亲自上阵,可惜这是攻坚战,若是在平地,他一定高举大旗第一个冲杀过去。
士兵的进攻太有力了,随着鼓声,步伐整齐的竟然让地面的震颤感越来越大......
不久......郝摇旗终于感觉不对了,这颤动也太大了,难道说这是在...地震?
突然间,身后传来巨大的嘈杂声:“骑兵...敌军的骑兵...”
郝摇旗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明军在山西怎么可能有这样的骑兵军团。凭借地面的颤动,这最少也要有几千骑兵才有可能引起这样的震颤,山西有这样的军队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