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十大战役第四场,井陉之战。】
【参战方:汉、赵】
【指挥官:汉,韩信,赵,陈余。】
【兵力:汉,三万,赵:二十万。】
光幕之中,赵军大营中。
主将陈余手下的广武君李左车向陈余建言道:“将军,韩信前段时间符箓了魏王豹、夏说,趁胜进攻我们赵国,其锋不可挡,我们应该避其锋芒,不要正面和他们交战。”
“不过汉军的缺陷也很明显。”
“他们不远千里进攻我们,粮草难以供给。”
“而且井陉口地势狭小,车马不能成行,队伍不能成列,因此,汉军的粮草辎重必然会被凝滞在最后方。”
“末将请命,请将军与我三万骑兵,由末将带领他们突袭汉军后方,切断他们的粮道。”
“将军只需要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如此一来,韩信便会求战不得,后退无路,不出十天,我们必能将汉军消灭,否则,我们必然会败在韩信的手上。”
听完李左车的这一番话,陈余沉默良久,欲言又止。
见到陈余这个主将这番模样,李左车不由得哀叹一声。
韩信是何等人?
同样是身为主将,人家行事果断,三万兵马,就敢攻打我们赵国。
而你呢?
遇事永远优柔寡断,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跟韩信比?
你是主将啊,全军上下都听你的,跟我一个副将商量对策,你还支支吾吾的。
“将军有话,不妨直说。”
李左车直接说道。
陈余叹了一口说道:“你的提议,确实是不错,如此一来,我们的军队必然能够打败韩信。”
“可是俗话说,义兵不用诈谋奇计,韩信虽然号称是拥兵数万,以我看来,不过是只有数千人马而已。”
“而且他们长途跋涉来袭击我们,韩信手下的将士必然早已疲惫不堪。”
“而我们,可是拥有二十万大军。”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我们兵力比他们多这么多,你却让我坚守不战,若是让其他诸侯知道,那些诸侯必然会以为我们赵国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
“所以李将军,你的建议,本将决定,不予采纳。”
听到陈余的这种分析,李左车在心里不由得叹息一声。
兵法云,兵不厌诈,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兵无定势,水无常形。
陈余用兵如此迂腐,怎么可能是韩信的对手?
“唉,若是如此,我们必然都会被韩信所擒啊!”
李左车在心里哀叹一声,起身离开了赵军的大帐。
他仿佛已经预感到了赵国的败绩。
而此时,汉军正在行军途中。
韩信碍于井陉口的地势,害怕遇到赵国的伏兵,更怕赵军出奇兵断了他们的粮道。
因此,没敢贸然进军。
他预先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探哨回来报告道:“启禀将军,赵将陈余手下的广武君李左车建议赵军以骑兵断我们粮道,同时让陈余坚守营寨,使我们进退两难。”
听到这个消息,韩信微微皱眉。
他就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此才没有直接下令进军井陉口。
“行了,我知道了,你再去打探吧。”
韩信一脸遗憾地说道。
只不过,那个暗哨不禁没有退下,反而笑了起来。
“将军,属下还没说完呢。”
“广武君的这个建议,并没有被陈余采纳。”
“陈余说,他们兵力远胜我们,并且以逸待劳,而且他们是正义之师,不屑用奇谋诡计,并且决定和我们进行决战。”
“因为陈余觉得,在兵力还有将士们的斗志都远胜我们的情况下,他要是坚守不出,将会被天下诸侯耻笑。”
听到这里,韩信哈哈大笑。
“真是天助我也。”
“这个陈余,如此迂腐,赵王歇让他来掌兵,真是自寻死路!”
“传我将令,加快行军,距井陉口三十里外安营!”
听到这个命令,那个暗哨和韩信身边的将士们都不理解了。
“将军,不是都已经确定了前方没有伏兵吗?为何我们不进军,却要在井陉口三十里外下寨?”
“是啊将军,我们虽然比他们兵力少,可是要论将士们的勇猛,我们绝对不输给他们。”
对此,韩信冷笑道:“三万人,去和二十万人硬碰硬,你们是不是傻了?”
“不管你们如何勇猛,难不成我们的将士,个个都是万人敌?”
“而且,我韩信何时会打没有把握的仗?”
“硬碰硬可不是我的风格。”
听到韩信如此解释,众将也不再多问。
连忙去下达命令,让全体将士里井陉口三十里外安营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