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哪十胜十败?”
曹操其实也觉得,自己一旦和袁绍对上,却是是必胜无疑。
但是却没有郭嘉看的这么全面。
因此,他也想看看郭嘉到底是怎么看待这场战事的。
郭嘉娓娓道来道:“袁绍礼仪繁多,丞相则顺应自然,此乃道胜!”
“袁绍以反叛汉室的名义出兵,而丞相则奉天子诏讨贼,此乃义胜!”
“如今天下政法宽松,袁绍却以更加宽松的政法治理辖境,导致辖境之内一直无法安定,而丞相则是以重典来治政,并且律法严明,上下一致,辖境之内所有人都清楚律法,并且遵守,此乃治胜!”
“袁绍表面宽宏大量,实际生性多疑,对身边之人有防备之心,对于手下的人也多有怀疑,任人唯亲。”
“而丞相表面上看上去平易近人,实则内心清明,用人不疑,选贤任能,不分亲疏远近,此乃第四胜,度胜!”
“袁绍谋划很多,但是往往优柔寡断,行事不决,执行力极低,而丞相一旦有了可行的计策,立刻就会执行,而且在执行中随机应变,寻找最合适的方法,此乃第五胜,谋胜!”
“袁绍因为世代积累的资本,用高谈阔论和表面礼仪来博取自己的声誉,因此,招揽的那些人,也都是一些喜欢说空话、用表面行动装裱自己的人。”
“而丞相以真心待人,做事真诚,从不追求表面功夫,治军节俭,但是从不亏待有功之人,因此忠正之士,有真才实学之人都愿意投奔丞相,此乃德胜!”
“第七,袁绍目光短浅只能看到事务的表面,而不会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往往妇人之仁。”
“而丞相您,虽然对于眼前的小事时常有所忽略,但是在大事上,能接济四海。”
“给予的恩泽,也都超过民众的期待,而且思虑周全,无有遗漏,这是仁胜!”
“袁绍手下的谋士争权夺势,谗言四起,霍乱视听。”
“而丞相以统御下属,都是让他们办实事,说真话,就连无形中的谗言,在丞相这边都不存在,此乃明胜!”
“袁绍喜欢虚张声势,用兵不得要领,而丞相用兵如神,往往以少胜多,军士信服,外敌恐惧,此乃武胜!”
“袁绍是非不分,赏罚不明,而丞相是非分明,言必信,行必果,有功便赏,有错便罚,此乃文胜!”
“丞相有这十胜,而袁绍有这十败,因此,在下才说,此战,丞相必胜!”
听完郭嘉的分析,在场的众将,全都一脸痴呆地看着这个高谈阔论的文人。
他们知道,郭嘉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人。
而且刚才郭嘉的那一通分析,有理有据,从十个方面全面诠释了曹军的胜算。
那些武将当即表示道:“这么一看,倒也不是不能打啊?”
“是啊,先生真是看得通透,不像我等莽夫,只知道冲锋陷阵,末将实在是佩服!”
曹操也大笑着拔出腰间的宝剑,大声宣布道:“好!既然如此,那就起兵,与袁绍决一死战!”
···
···
看到这里,诸天万朝的那些帝王全都看傻眼了。
章台宫中,嬴政一脸感慨道:“看来后世真的是人才辈出啊,这个谋士,竟是能将问题分析地如此透彻,而且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调动将士们的积极性,实在是个人才啊。”
李斯也笑道:“是啊,这样的人才要是生在我大秦,我大秦的国力,必将更上一个台阶。”
···
···
西汉,长乐宫。
刘邦看着天上的光幕,哈哈大笑。
“这是我大汉的人才啊!”
“这个小曹,确实是个人才,治军有道,手下又有这么多的人才,我大汉何愁不兴啊!”
陈平也笑道:“我看那个郭嘉,实在是一个难得的谋士,目光长远,知微见著,就算是比之留侯,也不遑多让啊!”
刘邦笑道:“看来在那一世,我大汉必将大兴!”
···
···
东汉,洛阳城。
光武帝刘秀看着天上的那一幕,目瞪口呆。
“人才,真是人才,这个小曹有胆有识,他早就想跟那个袁绍一战了,之前一直没有任何表态,就是在等一个能够支持他开打的人。”
“这个郭嘉看来是小曹极为仰仗的谋士,跟他可谓是心灵相通了。”
···
···
东汉末年,许昌。
曹操一脸怀念地看着那一幕,有些忍不住的伤感。
“奉孝,确实是最懂我的人,可惜天妒英才啊。”
“当年我确实有心与袁绍决一死战,可是若是没有奉孝这一通分析,我对与此战,还真没有什么把握。”
荀彧也是叹息一声。
“是啊,若是奉孝还在,那该有多好啊,惜哉奉孝,天妒英才!”
···
···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自然知道官渡之战的前因后果,他对身边的李靖笑道:
“东汉末年,确实是群雄并起的年代,武侯诸葛亮,枭雄曹操,后主刘备,还有孙家父子,都是当之无愧的人才啊。”
“与其说是时势造英雄,还不如说,是时势和英雄互相成全。”
李靖也是一脸向往地看着光幕。
东汉末年,确实是一个风流和硝烟并存的时代。
他开口说道:“既然官渡之战都能上榜,那怎么能少的了周公瑾火烧赤壁?”
李世民笑道:“是啊,赤壁必然也能上榜,一个年代,同时上场两场战役,古今未有。”